甲状腺结节MSCT影像特征及MSCT不同增强时期对结节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MSCT影像特征及MSCT不同增强时期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并有病理结果的143个甲状腺结节(105例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资料。①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MSCT影像征象(包括结节数目、结节大小、结节形态、结节边缘、结节密度、结节内有无钙化及钙化形态、是否囊性变、强化特点、有无桔子样强化、边缘中断征、强化后边界、与邻近结构之间的关系、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进行分析,比较143个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MSCT影像学特征;统计学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通过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MSCT影像学特征对143个甲状腺结节性质进行预判,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明确MS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情况。③结合MSCT平扫检查,分别研究分析在增强检查动脉期、静脉期及动静脉双期扫描时的甲状腺结节MSCT影像学特征,对143个甲状腺结节性质进行预判,然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SCT不同增强时期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MSCT征象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结节的数目、形态、边缘、密度、结节内钙化情况、是否囊性变、强化特点、强化后边界、有无桔子样强化、边缘中断征、与邻近结构之间的关系、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征象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甲状腺结节发生部位、结节直径上等方面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91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MSCT检查准确率为100%(91/91),52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MSCT检查准确率为90.38%(47/52)。MSCT检查诊断对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为96.5%,特异度为94.8%,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15%。③结合MSCT平扫检查,分别通过MSCT增强检查的动脉期、静脉期及双期扫描影像特征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预判,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21,P=0976)。但对于肯定性诊断MSCT增强的静脉期及双期扫描结果84.62%(77/91)较动脉期为高80.22%(73/91)。结论①MS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全面分析甲状腺结节MSCT平扫及增强特征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②结合MSCT平扫检查,MSCT增强检查的动脉期、静脉期及双期扫描影像特征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性质诊断上三者基本一致。MSCT增强检查时,注入对比剂后60S进行的静脉期扫描基本可以满足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需要,从而有效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赖氨酰氧化酶(LOX)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标本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NSCLC组织标本41例,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1、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评价时,采用两种方法(A法:普通动态增强、B法:双能量碘图)对其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分析比较A、B两法的阳性病灶检出率的不同,探讨
“传神写照”本源于画论,是一种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换言之,就是用白描再现人物的外形状貌,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独特鲜明的思想个性。明清小说创作借鉴了这种表现手法
大学生短期国际学习交流是我国教育国际化中的新生事物。目前,大学生短期国际学习交流在交流院校选择、大学生选拔、课程设置、学习班级、学业管理、带队教师、课外活动、学
目的: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4位。据报道,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常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其他全身感染性指标水平的升高,且提示与预
胃癌(GC)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都明显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严重危害着公众健康。目前GC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但GC的长期生存率并无明显提升,原因是其病因与形
目的:乳腺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引起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美国,乳腺癌居女性癌症死因的首位;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作为
目的研究额叶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执行功能是否存在损害,探索与之相关的脑功能区域,探讨大脑执行功能受损及可能的代偿。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提高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处理额叶低
根据配电网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配电网的管理和检修必将进入现代化、信息化和实时化的阶段,以在线状态检修为代表的管理和检修方式将会在大型现代化配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力
纪昀生活在“乾嘉盛世”的社会上层,作为一个“观百家之言,通古今之变”的硕儒,在烈火烹油般的虚假繁荣的幕后,看到“内瓤却也尽上来了”的危机。他模仿魏晋小说的形式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