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脾胃论治脾虚湿阻型慢喉痹临床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lv53647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大新,男,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1953年3月生于北京。他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即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幼读诵诗书、练习书法,学习音律。1974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刘大新老师在校学习期间,曾受刘渡舟、任应秋、程世德、黄庭佐、杨甲三、王绵之等中医药大家教诲,尤其受刘渡舟临证思想影响颇深,主要推崇内经及伤寒学派,又旁及各家,兼收并蓄,临床识病、处方紧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汲取各家精华,摒弃门户之见,灵活用药,法圆机活。他在从医四十年中,已经编写发表的专业著作36部,其中既有专科内容亦有涉及广泛中医的内容,如有《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临床研究》、《今日中医耳鼻喉科》等专科著作,也有《中医证侯鉴别诊断治疗学》、《中医外科大成》、《中医大辞典》、《中医大百科全书》等。在学习中他强调做学问要注重“学”和“问”,在临证时重视观察与思考。他尤其赞许孙思邈《大医精诚》中的论述,并以此为行医规范,他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和观点无不渗透着前人影响。他将患者视为老师,诊病时尽显尊重体贴之情;他总是从病人角度出发,本着“少花钱治好病”原则,不到万不得已,不用贵重药材及血肉有形之品;他谨遵为医之法,从不“炫耀声名,訾毁诸医”。在学术观点上他强调“疾病整体观”,强调临证要有战略思想,强调中医临证是“看病人”而非单纯“看病”。他把患病之人比喻成“树”,疾病是树叶、树枝,病因是树干、树根。他的诊疗过程充分体现了“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的中医思想。可以说,老师学术观点的形成,与受到当代中医大家启迪和深受古代医家思想影响紧密相关。1学术流派刘大新老师早年学习期间,曾受刘渡舟临证思想影响颇深,主要推崇内经及伤寒学派,又旁及各家,兼收并蓄,临床识病、处方紧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汲取各家精华,摒弃门户之见,灵活用药,法圆机活。2指导老师学术思想的整理、挖掘导师从事中医四十年,其主要创新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肾虚不是现代耳鸣耳聋主要病因:古人认为耳鸣耳聋多与肾虚有关,如《内经》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其耳鸣耳聋耳痒者,皆属肾虚,水不上流,清气不升所致也”。故从古至今对耳鸣耳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肾虚致聋上。但刘老师认为古人之所以强调肾虚,是因古人生活年代多为物质匮乏,所以多患阴虚为主的疾病;而现代因环境、社会、饮食的改变,及进食过多运动过少,今人多患气虚为主的疾病,因此疾病病机也随之改变。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脾的功能正常,则耳得濡养而健旺。《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若脾气虚,则耳失濡养为病,若脾受伤,湿困于脾,蒙蔽清窍,亦可致清窍失聪。若过食醇酒厚味,脾胃受伤,聚湿生痰,痰郁化火,痰火上扰,则致耳鸣耳聋。从临床来看,脾气虚证型的耳鸣耳聋多见,故刘老师认为现代人患此病因于脾虚的更多。(2)咽异感症不能等同于梅核气:刘老师认为不是所有咽异感症都属于梅核气,也就是说本症应与局部疾病、全身疾病和心理因素所致的咽部异物感仔细鉴别,尤其少数急重症如会厌炎、下咽脓肿、心肌梗死、喉部肿瘤等都可以出现咽部异物感,若以梅核气论之岂不贻误病情。而梅核气主要是由精神因素所致,应将其与局部或全身疾病所致的咽部异物感仔细鉴别。(3)从脾胃论治虚证喉痹:喉痹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病,本病在症状上主要以咽部痛、干燥、发痒、灼热及异物感为主,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从中医理论上看,咽属胃系。脾与胃互为表里。在喉痹治疗中,注重局部与脏腑的关系辨证施治,以固本治标,标本兼顾。饮食不节,思虑劳累过度,而伤脾胃,或寒凉攻伐太过,而碍脾胃,致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咽失温养:气虚不行,脉络不畅,可有郁滞,脾虚湿浊不化,痰湿内生则浊邪郁滞清道。从现代解剖学看,咽部与消化系统在神经上亦有紧密联系。刘老师综合考证喉痹历史演变过程,对此做出过详细论证,其观点得到全国中医耳鼻喉科专家认可。鉴于他在此方面见解独到,有深入探讨价值,所以是我的主要研究内容。此项落足于实际,将采用选择适当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提取规律性的资料,与以上学术思想进行结合研究,这是论文的主体所在,以期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认识,总结出有价值的系统治法,从而对指导实际临床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4)重新规范急慢性咽炎的中医名称:在传统中医耳鼻喉科统编教材中,将西医急性咽炎与中医“风热喉痹”、慢性咽炎与“虚火喉痹”相对应。刘老师根据中医疾病证候诊断理论原则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中医病名的演变发展应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与西医病名不能一一对应。刘老师提出把急性咽炎归属于中医“急喉痹”、慢性咽炎归属于“慢喉痹”范畴,更符合从古至今喉痹一病的实际情况。(5)强调中西医互补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刘老师认为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要清楚西医耳鼻喉科解剖结构,明确西医的发病机理及诊断,同时还要有中医耳鼻喉科的临床思路和扎实的辨证论治的立法方药基本功力,常告诫我们学习好西医能做到知己知彼、为我所用。3刘老师主要临床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割治鼻丘治疗鼻鼽。(2)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经验。(3)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经验。(4)益气活血法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经验。(5)益气宣肺化痰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经验。(6)治疗喉暗的经验。(7)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经验。(8)从风痰论治耳性眩晕的经验。(9)运用温阳化饮法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经验(10)从肝郁痰凝论治甲状腺结节的经验4现代中医药治疗慢喉痹研究概述本综述针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喉痹的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包括慢喉痹病因病机及中医药防治进展两方面,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5刘大新教授从脾胃论治脾虚湿阻型慢喉痹临床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喉痹“脾虚湿阻证”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喉痹“脾虚湿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2013年9月-2015年12月诊治的240例喉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方式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分别给予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味并局部金喉健喷雾剂治疗、金喉健喷雾剂单一药物局部治疗。观察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和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评分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经评分和比较,治疗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较之常规金喉健治疗,若同时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喉痹“脾虚湿阻证”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总之,脾胃虚弱、湿邪内阻导致慢喉痹为本病的关键,临床治疗上通过调理脾胃,使中气得充,运化正常,精微生化有源,上奉以养咽喉,则咽痛、咽干诸症渐可消失。
其他文献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发展目标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又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在拉康的理论体系中,"父亲之名"是一个重要概念。在父亲—母亲—孩子的三角关系中,父亲的作用往往是以"父亲之名"的形式出现的。在陈染的小说中,虽然父亲因为父母离异而在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被不断推广,能够适用的领域也不断扩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植物组织技术理论进行简要
本文实证研究了制度环境、CEO背景特征对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CEO学历越高、任期越短,以及不具有金融、会计或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的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更高;CEO年
“视觉文化研究”作为后现代学术语境下出现的一种学术思潮,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一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它与传统的视觉文化研究有何分别,人们还不甚了解。本文拟
近年来,中英两国高层交往频密,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英以及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英均为中英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随着中国贸易多元化政
在税收征管中,征纳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在我国的税收征管实践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导致纳税遵从度偏低,影响市场效率。建立纳税人税收激励机制,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
<正> 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以木构架为其骨干,即是现在说的木质框架结构,再于其上覆以泥、灰、瓦件,四周以砖、石、土、木围护。这种结构形式之所以能形成并保存发
<正>台湾民谣,一直心仪不止。不仅是因为那些民谣传唱的年代,飘荡着纯洁幽香的理想气质,那些百合一样的声音与梦想,幼稚而闪亮,天真而完美,一串串的烙在我们单纯的少年时代。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目标已经直接指向了满足普通民众多样化终身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型社会理想的早日实现。而继续教育也由原来的继续工程教育、继续成人教育朝向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