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鼬东北亚种三个主要分布地的毛皮性状与生态因子的比较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对栖息地的选择与生态环境中的食物丰盛度、隐蔽条件、植被演替状况以及动物自身的生理状况直接相关。研究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对于评估动物所处生态环境的质量、预测栖息地的负载量以及合理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于2005年11月-2006年1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地区、扎龙地区和吉林省蛟河地区分别采集黄鼬东北亚种(Mustela sibirica manchurica Brass)冬季雌雄成体各8只,共计48个样本。通过毛鳞片压模片、髓质花纹片、皮肤组织切片等的观察,分别对黄鼬雌、雄个体头部、背中部、腹中部、臀部、尾中部等5个部位的针、绒毛分别进行了毛细度、毛长度、毛密度、髓质指数、无髓段比例、各鳞片类型所占比例6个微观性状指标以及皮张面积、皮板厚度、皮板重量等3个宏观性状指标进行了形态学测定与分析。收集了样品采集地2003至2005年冬季的温度、湿度、降雨(雪)量、日照时数、风速6个气候因子并进行了分析,并与毛被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2007年12月在吉林省蛟河市采用雪地足迹链跟踪法,对长白山地区黄鼬冬季120个利用样方的生境变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3-2005年度因子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结论:(1)通河、扎龙、蛟河三地区冬季黄鼬在背中部绒毛长度、臀部绒毛细度、背中部绒毛髓质指数、背中部和臀部直针毛无髓段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各部位毛被性状特点与其执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2)三地区雄、雌性黄鼬背中部绒毛长度、臀部绒毛细度、背中部绒毛髓质指数、背中部和臀部直针毛无髓段比例毛、被性状与气候因子相关性最高的因子是降水量(0.988)、日照时数(0.984)、温度(0.969)、风速(0.960)、降水量(0.993)、降水量(0.995)、风速(0.947)、温度(0.999)、风速(0.999)、风速(0.994)。(3)黄鼬的生境选择对策是选择食物丰富度高、利于捕食、气候条件好的地方作为栖息场所。
其他文献
本试验采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研究酵母培养物在不同的日粮水平下对瘤胃发酵和消化代谢的影响作用。采用简单对照试验设计,以人工瘤胃模拟装置的八个发酵罐为研究对象,将八个罐分
本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脂肪与苜蓿对热应激及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奶牛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保护性脂肪和苜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z试验Ⅰ:选择2~4胎次泌乳
北京油鸡是我国优秀的地方品种,以肉蛋品质佳良著称,主要用于生产中高档肉蛋产品。目前对北京油鸡的选育工作主要是基于常规选择技术,如果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则能较快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