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群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高度密集、经济社会发达的城市群可能诱发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目前关于大城市群生态安全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京津冀城市群。对闽三角这样的中小型城市群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同时从民众对生态安全感知的角度来解析生态安全状况的研究更为鲜见。而民众作为城市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之一,其对当地生态安全认知和响应会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社会行为与生态行动,进而影响区域的生态安全。鉴于此,本文以闽三角城市群为例,首先将灰色系统理论与熵值赋权法相结合,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分析闽三角城市群不同时期(2004、2010、2015年)生态安全的变化动态;其次,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对911份民众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民众对生态安全的感知程度和支付意愿,并探究影响感知程度和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出由较安全向较不安全转变的趋势,且内部差异明显;(2)在闽三角城市群中,厦门市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0.8948~0.7284)高于泉州市(0.4467~0.4442)与漳州市(0.6248~0.4518),处于较安全水平,而泉州市和漳州市生态安全水平均在良以下水平,生态安全形势严峻;(3)泉州市生态安全压力指数(0.5741~0.6046)、响应指数(0.5456~0.5948)表现出由较不安全水平转变为临界安全水平的态势,生态安全状况有好转趋势,状态指数(0.4945~0.4734)始终在较不安全水平;(4)漳州市生态安全压力指数(0.7549~0.5198)、状态指数(0.5325~0.4678)、响应指数(0.6620~0.6428),从2004—2015年逐渐降低,漳州市生态安全状况堪忧。(5)生活在闽三角城市群中的民众生态安全感知程度均较好,对生态安全影响的感知差异主要受到年龄、户籍、教育程度、职业、月支出、家庭人口数、及对政府的满意程度等7个因素的显著影响;(6)在厦漳泉三个城市中,除漳州市民众生态安全感知水平未超过60%,其余两市感知水平均较高,与城市群生态安全的整体情况基本一致;(7)厦漳泉三个城市的回归模型中,城市不同、对生态安全影响感知的因素也不同:户籍和职业对厦门市生态安全影响感知具有显著影响;年龄、职业、家庭人口数及对政府生态安全保障措施满意程度这四个变量与泉州市生态安全影响感知呈显著正相关;而年龄、职业、月支出及对政府生态安全保障措施满意程度四个因素对漳州市的生态安全影响感知有显著影响。(8)闽三角城市群受访者每年支付意愿平均值为262.19元,厦门受访者每年支付意愿平均值为225.47元,泉州支付意愿平均值为230.97元,而漳州支付意愿平均值为327.78元,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政府满意程度等因素对闽三角城市群民众的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于引导城市居民采取更为理性的态度和行为来适应生态环境变化、采取生态行动以改善城市的日常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更加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