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结构维度及其因果关系的初步验证

来源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员工的心理资源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心理资本相关理论在国外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的重视。本研究以国内企业员工为对象,在对心理资本的内涵和二阶结构维度进行进一步讨论:本文初步探索了环境支持感、工作挑战性和自我强化对个体心理资本的影响,同时还验证了国内背景下个体心理资本水平与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关系;最后,作者在本文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对企业管理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首先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本研究的意义,并根据研究目的制定相应的研究框架。然后,作者在对以往的心理资本相关研究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构思。研究围绕着理论构思,运用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两个部分对心理资本的二阶结构维度及其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外心理资本理论的理解和总结,使用探索性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来进一步探讨了心理资本的二阶结构维度模型;第二部分在结合第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一方面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初步提出环境支持感、工作挑战性和自我强化等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验证国内环境下,个体心理资本水平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的关系。 结果表明:(1)实证数据更支持心理资本是二阶因子,由希望、乐观和回复力三个维度构成。心理资本的二阶结构维度模型比其他模型得到更多的数据支持;(2)国内企业员工的环境支持感、工作挑战性和自我强化对他们的心理资本水平产生正向的影响;(3)国内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对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产生正向的影响,这一影响比单个心理状态水平(希望、乐观或者回复力)的影响要显著。 本文在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以后,提出了对国内企业管理者的相关建议,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以后研究的可能方向。 本研究加深了对心理资本内涵及其结构维度的理解,并对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也在国内的环境下对心理资本的相关理论进行的验证。研究有助于提高国内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心理资本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绩效水平;也希望有助于心理资本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其他文献
从1992年,友邦保险第一次将个人营销制度引入中国市场以来,我国保险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至今日,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个人营销制度已显现出不少问题,包括队伍不稳定,违规操作等等,严重影响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为重塑保险营销员形象,实现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国内有多家公司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践,对保险营销员实施员工制模式管理便是对代理人制度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员工制的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转化的过程中,医疗器械行业每年的市场规模以12.6%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这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增长,以及国家对医保、医疗政策的福利带动。但是,为了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及治理医疗器械产业散乱差等现象,国家逐步实施了一系列医改措施,“两票制”的颁布对医疗器械产业链影响深远,“多票制”向“两票制”转化的过程,会过滤掉许多竞争能力弱,以“挂票”、“过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