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介电性能以及生物活性等,故而PVDF及其复合材料在光电储能、传感器、生物医疗等不同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共混改性作为制备聚合物复合材料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通过控制材料的类型、组分比以及加工参数等实现聚合物复合体系结构调控和最终性能的优化,而其调控和优化的关键是复合材料的混合分散及分布。相较于传统的以剪切作用为主导的聚合物加工设备,体积拉伸流变作用支配的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介电性能以及生物活性等,故而PVDF及其复合材料在光电储能、传感器、生物医疗等不同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共混改性作为制备聚合物复合材料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通过控制材料的类型、组分比以及加工参数等实现聚合物复合体系结构调控和最终性能的优化,而其调控和优化的关键是复合材料的混合分散及分布。相较于传统的以剪切作用为主导的聚合物加工设备,体积拉伸流变作用支配的聚合物加工设备具有热机械历程短、混合分散效果好、加工能耗低等优点。因此,为了能够简单高效地制备结构性能可控的PVDF基复合材料和推动以体积拉伸流变作用为主导的新型共混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系统地研究体积拉伸流变作用下强极性PVDF基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演变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以高粘度比PVDF/聚乳酸(PLA)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体积拉伸流变作用支配的偏心转子挤出机,研究了不相容聚合物复合体系的微结构演化及其性能响应机制。相比于剪切作用,体积拉伸流变作用更有利于高粘度比PVDF/PLA复合体系的混合分散以及取向结构的细化。在PVDF/PLA质量比为50/50时,共混材料呈现最明显的取向结构;当质量比为60/40和85/15时,共混材料分别发生由“海-岛”相结构向共连续相结构的转变及其逆转变;随PVDF含量的增加,PVDF/PLA共混材料的介电常数在第一次相转变前后呈现先慢后快的线性增加趋势。在此基础上,以质量比为50/50的PVDF/PLA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加工温度和转子转速进一步研究了体积拉伸流变中多加工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降低加工温度和增加转子转速不仅促进PVDF/PLA共混材料从“海-岛”结构转变为更细化的取向共连续相结构、提高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还可使PVDF相因受限作用导致晶体择优生长面从(110)α/γ转变为(020)α/γ。降低加工温度可使PVDF相的平均直径从2.35μm降至0.58μm,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从38.7提升至53.1 MPa;适当提高转子转速可使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提高15.2 MPa。同时,研究了在体积拉伸流变作用下组分比、加工温度以及转子转速对热力学互溶的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体系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拉伸流变的循环“压缩-释放”作用有利于两相分子链的动态“缠结-解缠结”,促进两相分子链的迁移以及微观互溶。PMMA含量、加工温度以及转子转速的提高均有利于缩短复合体系的松弛时间,显著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在230 oC、20 r/min下,含15 wt%PMMA的共混材料的特征松弛时间、杨氏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0.70 s、1040.3MPa和138.2%,相比于纯PVDF分别降低了53.3%、增加了34.6%和233.0%。而且,适当提高加工温度可以显著提升PVDF/PMM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当加工温度由210oC升高至230 oC时,T5%和T10%分别从350.5 oC和372.4 oC升高至381.2 oC和396.3 oC。进一步,研究了在体积拉伸流变作用下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含量和转子转速对PVDF/OMMT复合材料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在“离子-偶极子”耦合与体积拉伸流变的协同作用下,OMMT在PVDF基体中实现了良好的插层分散,并导致片状OMMT沿流动方向取向排列,进而诱导PVDF相形成取向的β/γ晶,提高PVDF相的结晶温度、介电常数以及拉伸模量;适当提高转子转速有利于OMMT的插层分散以及取向β/γ晶的形成,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力学性能。最后,研究了体积拉伸流变作用下OMMT对PVDF/PLA不相容体系和PVDF/PMMA相容体系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在两种复合体系中,OMMT均可通过“离子-偶极子”耦合作用诱导PVDF相形成极化晶(β/γ)、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但同时也会阻碍聚合物分子链运动、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此外,在PVDF/PLA不相容体系中,OMMT的选择性分散可以增加PVDF/PLA体系的界面相容性,降低PLA相的结晶性,改变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在PVDF/PMMA相容体系中,OMMT因优先吸附PMMA相包覆其表面,导致复合材料局部相分离以及热力学稳定性下降。综上,基于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的PVDF基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体积拉伸流变作用下聚合物不相容体系、相容体系以及纳米粒子填充复合体系的混合分散机理,建立了体积拉伸流变中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工艺-结构-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获得了多尺度微结构与性能可控的PVDF基复合材料。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聚合物的复合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和理论支撑,也为以体积拉伸流变作用为主导的塑化输运设备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大白菜杂种优势明显,主要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F1代杂交种。自交不亲和性比较强的亲本有利于提高杂交率,但自交繁种十分困难,导致具有优良性状的强自交不亲和系不能作为亲本,极大地限制了亲本的选择和选配。因此亟需对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的调控机制进行系统解析,以提高自交不亲和系亲本的繁种效率,扩大亲本可选择范围。本研究发现大白菜自交不亲和反应由受体激酶FERONIA介导的活性氧(ROS)所调控,柱头ROS在自花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剪力墙结构是我国高层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而RC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因其工业化程度高、建造速度快、建筑产品质量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拼接处的有效连接是保证RC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安全的关键,本文提出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和钢板螺栓连接两种新型RC装配式剪力墙,可解决现有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方式存在的质量检测困难、灌浆套筒
机器翻译是在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领域中重要并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在机器翻译的各种方法中,神经机器翻译是发展速度最快、最受欢迎的一种机器翻译方法。它以大规模平行语料为驱动,所以在低资源条件下训练泛化能力较好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更加困难。因此,有迫切的需求研究低资源条件下性能更好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然而存在几个问题:(1)如何实现性能更好的分词系统来帮助低资源机器翻译;(2)如何高效、充分地利用高资源
脑-机接口系统为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构建一条新的不依赖于外围神经和肌肉的信息传输通道,它不仅可以让丧失肢体运动能力的患者通过大脑直接控制外部设备完成一些生命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为那些因神经通路出现故障而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重建神经连接,恢复运动能力。在脑-机接口系统中最关键的技术是EEG解码,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虽然在EEG解码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是
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采取各种农用化学品保护农作物免受昆虫、害虫和各种真菌病害的侵害,但是,农用化学品的不当应用也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研究人员已在全球范围内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的监测。传统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耗时长、样品制备周期长等问题,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可靠和无损的分析技术,为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
随着移动信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形式的持续变革,无线终端呈现出向高频发展的趋势,带来对工作在sub-6GHz滤波器的大量需求。薄膜体声波(Film bulk acoustic wave resonator,FBAR)谐振器具有体积小、可集成、高品质因数、高工作频率和高功率承受能力等优点,因此,FBAR被认为是通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基于其实现的高灵敏度传感器也应用在了如生物、化学和物理等
模型挖掘作为流程挖掘的热点领域之一,旨在从事件日志中生成描述业务流程的模型。事件日志可能包含具有可分解循环依赖关系的活动,此类活动既无法使用过滤非频繁活动的方式将其过滤,也不能当作混沌活动处理,且会导致流程模型精确度较低。现有方法无法在含有噪声的情况下根据有无循环结构划分事件日志,进而无法在无循环结构子日志上正确识别具有可分解循环依赖关系的活动,且现有方法的使用需要依赖活动属性。为克服现有方法的不
在寒区,隧道冻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到列车安全运行并降低隧道正常的服役寿命,现已成为铁路系统后期工程维护的主要难题之一,且随着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等级的提高,冻害防治需求更为显著。与普速铁路隧道相比,高铁隧道在列车高速行驶下洞内外气流之间的热交换过程将更为强烈和复杂,隧道内部结构长期面临着周期性冻害的威胁。隧道作为高速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在复杂因素下,如自然风作用、活塞风作用以及水热耦合作用下洞
在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经济形态的普及,各行各业在信息化发展道路上积累了大量无监督数据,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不同领域下有价值的知识信息,逐渐成为了行业研究热点。聚类分析作为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能够在无监督场景下探索数据的潜在类簇结构,从而实现数据向知识的智能化转换。在传统聚类算法的基础上,聚类集成算法引入了集成学习思想,通过有策略性地融合多个聚类结果,实现整体聚类性能
高碳高铬钢因其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碳化物,因而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类耐磨零部件,工程上通常对高碳高铬钢进行渗氮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磨损性能。近几十年来,通过不断优化渗氮工艺,高碳高铬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已大幅提升,但对其渗氮层组织的演变以及影响其耐磨性的内在因素的认识却很局限,缺乏对渗氮高碳高铬钢磨损机理的深入研究。本文选取高碳高铬钢Cr12W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