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选择插入反应和硅烯氧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文中,我们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研究了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主要目的是研究下面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参与反应的反应机理及反应中各中间体的结构及成键特征。1、本文就(PH3)2M(η2-CH2CH2O) (M= Ni、Pd和Pt)(模型(d))化合物与CO的选择插入反应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CO的选择插入是指在M-C键和M-O键中插入的选择性。从实验结果中发现:1)当M=Ni的时候,CO插入到Ni-C键中在动力学上和热力学上都比较有利;2)当M为Pd或者Pt时,CO倾向于插入到M-O键中,并且反应过程是一步插入的反应过程。为了进一步研究用(模型(d))化合物研究得到的结果的可行性,又对Pt(PMe3)2(C7H10O) (R)与CO的选择插入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Pt(PMe3)2(C7H10O) (R)是从实验化合物Pt(PEt3)2(C7H10O)模型化得到的。对模型化合物Pt(PMe3)2(C7H10O) (R)与CO选择插入反应机理的研究得到了与用(模型(d))化合物(当M=Pt时)相同的结果。(模型(d))化合物(当M=Pt时)与CO选择插入反应的研究结果与实验事实吻合,实验证实CO倾向于插入到Pt(PEt3)2(C7H10O)中的Pt-O键中。反应的过程经历一步插入过程,而不是解离过程。2、在2009年,Hashimoto等人报道了同时含有硅烷基和硅烯基的钌的金属有机化合物Cp*Ru(CO)(=SiMes2)SiMe3 (A)的合成及性质,并且研究了硅烷基配体上烷基被氧化为烷氧基的反应过程,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但是在他们提出的反应机理中,反应开始和中间过程有四次还原消除的过程,这会导致异腈的配位,从而使得反应终止,得不到实验上最终的产物。为此,本文中我们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反应机理。实验和我们的研究都表明,异腈必须在所有的烷基氧化完成之后才能与金属配位。提出一个合理的反应机理的关键问题就是在所有的烷基氧化完成之前阻止异腈配位到金属中心上。因此烷基氧化过程的中间体必须具备这样的结构特点,即所有的中间体必须是配位饱和的,且配体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σ键或(σ+π)键的形式。本文研究表明以烷氧基为分子内桥连的双硅烯基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此反应中是非常重要的中间体。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中外领导人的应答语为例,研究特定语言环境下的应答语,运用修辞学理论知识分析外交场合中领导人的机智应答,从而揭示外交场合中应答语的修辞艺术。
本文以沙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资料,应用ERDAS和ArcGIS软件,提取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信息,利用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选取景观斑块数、斑块密度、
实践的观点是哲学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实践观是以中国共产党人多年的革命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研究毛泽东实践观思想具有重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8—2010年收集到的28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28
信息模型是IEC 61850标准的核心,也是智能变电站发展建设的基础。对智能变电站当前信息模型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分别从模型的缺失、模型的扩展和模型的一致性测试3个方面进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80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舍曲林100~200 mg/d治
21世纪的体育课与20世纪的体育课相比,更注重娱乐性与健康性。目前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内容应与时俱进,将流行街舞、有氧搏击、拉丁健美操、爵士舞、瑜珈、民族健身操等深受学生
<正>一、前言二战结束后,随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增多,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也普遍受到重视。20世纪60年代后,寻求解释FDI的理论如雨后春笋,形成了"FDI理论的丛林"。20世纪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