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在市场上供求很高。同时草莓栽培还具有适应性强、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是一种投资少、收益高的水果。从2013年—2015年的三年中通过对陕西境内秦岭山区汉中的留坝、佛坪,宝鸡的太白,西安的周至等山区县开展草莓栽培现状及技术调查,了解该地区草莓栽培发展历程和草莓生产中主导品种、栽培技术、栽培模式、管理水平、生产销售情况等现状,同时对当前该地区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探讨,我们发现利用高海拔冷寒气候能一定程度错过平原露地草莓上市高峰期,同时秦岭山区气候环境适应,病虫害较少,山区无污染,是发展无公害草莓的理想区域,草莓种植具有很高的产业效益。为探索山区开展大面积草莓生产种植,在海拔800—1000m的秦岭南麓佛坪县境内开展草莓栽培试验研究,主要探究秦岭山区草莓栽培中不同栽培密度对草莓生长势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试验于2014年—2016年在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三教殿村(海拔810m左右)、王家湾村(海拔850m左右)两处农户家中开展试验种植,两处试验地总种植面积约1100㎡。土壤均为壤土,肥力中等,前插均为玉米,灌溉方式为沟渠灌。试验设4种栽培株距,分别为a:10 cm,b:15 cm,c:20 cm,d:25 cm,随机排列,3次重复。9月中旬定植,采用窄畦高垄双行种植方式。通过对草莓株高、叶柄长度、冠幅和叶片数、单果重及产量的测定,来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综合试验结果,如果栽培密度过大,地下部分水、营养吸收不够充足,植株行间通风透光不良,光合作用不强,且为了获得更多光照,植株会通过增加株高、伸长叶片,长出新叶来获得更多的光照,加剧了植株养分的消耗,从而抑制了养分的贮藏,同时在植株养分不良情况下,容易落花落果,造成畸形果、小果较多,果实品质差,通风透光不良还会也增加病害的发生,最终导致草莓减产。如果栽培密度过小,虽然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都会相应增加,但单位面积总产会变小,同时低密度会致使关照、水分的流失,达不到合理的种植密度,也就实现不了增产的目的。本试验结果表明,15 cm栽培株距情况下达到合理密植的条件,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好,土壤水分、肥力供应充足,光合效率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贮藏,生产的草莓果大,同时单位面积总产量达到最大。本试验认为在不影响品质、水肥施用充足的情况下,为提高产量,在秦岭山区生产草莓中建议选择15 cm株距作为最佳栽培密度指标。该密度指标下种植效益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