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国庆节,中央电视台第6频道(电影频道)播放了一批专门为电视而拍摄的新形式影片——“电视电影”。从此,“打开电视看电影”不仅成为亿万中国观众耳边时常响起的广告词,并成为其领略神圣的电影艺术最简捷、最随意、最广泛的收视方式。本文将从电视电影在中国的起源谈起,以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视电影作品的分析,阐述电视作为荧屏传媒与影院作为银幕传媒的本质区别,电视的传播特点、传播功能对电视电影艺术特质的特殊要求,着重探究电视电影的电视化生存特征。选题背景:1、频道专业化时代的到来,对电视的制作水准无疑是全方位的考验,而目前除了央视六套有自己出品的电视电影外,其他的影视频道因受版权的限制还在依附着上映许久的院线电影这一纯粹的市场,片目的陈旧、重复成了电影频道给观众最直观的印象;2、电影频道多年来在电视电影的创作上取得了成就,在收视上赢得了观众,是电影频道专业化、多样化的成功案例。因此,作为新型影视合流艺术,既然依附电视这一传播载体成长,必然具备其区别于影院电影的电视化生存特征。基本概念、范畴:电视电影即为电视首映而制作的影片,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本文所探讨的电视电影是指1999年后,专供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的影片。基本观点:电视电影这种新型的影视合流艺术,虽然参照的是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和镜头表现,即电影化的表现手法,但其生存的前提不是银幕而是荧屏,其受众也从电影观众转向了电视观众。因此探索电视电影电视化的生存特点就成为其在艺术与商业同步发展的坚实基础。电视电影在中国已经走了十年间的风风雨雨,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做了对其的梳理与研究。然而,这些理论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电视电影自身艺术特色的分析上,媒介的传播特点对电视电影美学选择问题上,基本还是空白。本文将把电视电影的传播载体与其自身制作特点、艺术规律做深层次的整合,探寻电视电影电视化的生存特征,为理论研究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