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是口腔医学临床中最为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口腔类疾病的第四类。而目前,越来越多髁突吸收患者所引起的颜面部发育异常、咬合崩溃,这已成为正畸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由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致病机理的复杂性,以至于治疗方法虽多但评价体系均局限于患者主观症状的缓解。本研究通过治疗前后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ic,CBCT)影像学变化,观察稳定性(牙合)垫对不同类型青春期髁突吸收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分析不同类型髁突吸收的(牙合)垫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中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青春期髁突吸收预后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 59 例青春期髁突吸收患者(114 侧髁突)、采用稳定性(牙合)垫治疗作为(牙合)垫组,24例(48侧髁突)未行任何治疗,并经过 6-12个月自然观察期的青春期髁突吸收患者作为对照组(以观察期结束时为治疗后)。将两组治疗前的CBCT髁突影像吸收类型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型;为了比较患者经稳定性(牙合)垫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将治疗后髁突分为吸收进展、无变化、稳定无新骨和改建有新骨四种类型。其中,以吸收进展和无变化为疗效差,稳定无新骨和改建有新骨为疗效好,并计算3型髁突继续吸收者占比;同时,测量治疗前后髁突高度(Heigh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髁突高度变化。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评估稳定性(牙合)垫对青春期髁突吸收骨质改建的影响。
结果: 其中,Ⅰ和Ⅱ型髁突吸收的(牙合)垫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Z=-2.874,P=0.004;Z=-3.874,P=0.000);而Ⅲ型髁突吸收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7,P=0.537)。(牙合)垫组Ⅱ型髁突继续吸收者占比(43%)显著小于对照组(80%)(X2=7.139,P=0.011),Ⅰ、Ⅲ型髁突继续吸收者占比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03, P=0.748;X2=1.249,P=0.540)。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髁突高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牙合)垫组和对照组Ⅱ型髁突吸收者髁突高度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髁突吸收患者髁突高度治疗前后变化量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稳定性(牙合)垫治疗不同类型青春期髁突吸收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Ⅰ型髁突吸收患者,可及早促进髁突骨质较好改建,但不论治疗与否髁突高度降低难以逆转。
方法: 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 59 例青春期髁突吸收患者(114 侧髁突)、采用稳定性(牙合)垫治疗作为(牙合)垫组,24例(48侧髁突)未行任何治疗,并经过 6-12个月自然观察期的青春期髁突吸收患者作为对照组(以观察期结束时为治疗后)。将两组治疗前的CBCT髁突影像吸收类型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型;为了比较患者经稳定性(牙合)垫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将治疗后髁突分为吸收进展、无变化、稳定无新骨和改建有新骨四种类型。其中,以吸收进展和无变化为疗效差,稳定无新骨和改建有新骨为疗效好,并计算3型髁突继续吸收者占比;同时,测量治疗前后髁突高度(Heigh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髁突高度变化。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评估稳定性(牙合)垫对青春期髁突吸收骨质改建的影响。
结果: 其中,Ⅰ和Ⅱ型髁突吸收的(牙合)垫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Z=-2.874,P=0.004;Z=-3.874,P=0.000);而Ⅲ型髁突吸收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7,P=0.537)。(牙合)垫组Ⅱ型髁突继续吸收者占比(43%)显著小于对照组(80%)(X2=7.139,P=0.011),Ⅰ、Ⅲ型髁突继续吸收者占比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03, P=0.748;X2=1.249,P=0.540)。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髁突高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牙合)垫组和对照组Ⅱ型髁突吸收者髁突高度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髁突吸收患者髁突高度治疗前后变化量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稳定性(牙合)垫治疗不同类型青春期髁突吸收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Ⅰ型髁突吸收患者,可及早促进髁突骨质较好改建,但不论治疗与否髁突高度降低难以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