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广告,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真正现实意义上的公益广告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是为了向社会公众呼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响应。发展到今天,公益广告在日本,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已经作为一种宣扬社会观念与为大众服务的有效形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真正的社会公器。而在中国,公益广告作为方兴未艾的事业,还处于起步的发展阶段,存在创意水平不高,缺乏规范化管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探究英汉公益广告在语言使用上的异同对我国的公益广告创作大有裨益。
总体而言,学术界对于公益广告的研究在深度及广度上都远远不及广告的另一大重要分类——商业广告。以往有关公益广告的研究多是从媒体通信的角度探讨其传播机制,或从社会学的角度发掘其社会意义,抑或从美学角度讨论其修辞特点。总而言之,运用语言学理论,特别是具体到语用学领域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公益广告的语言运用进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则非常少见。而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的,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公益广告本质上讲是广告创作者对广告受众的一种劝说行为。而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的重要理论,用来研究这一特殊文体是非常合适及有意义的。
本文旨在运用Austin(1962)和Searle(1979)的言语行为理论,特别是Searle关于言语行为中言外行为的分类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笔者所搜集的英文及中文杂志公益语料(各30则)进行分析,主要探究英汉公益广告中五类言语行为的使用频率和在单个样本中的分布方面的异同,进而对使用较频繁的两类言语行为进行重点分析。研究表明,在本文的英汉公益广告语料中,阐述类和断言类言语行为均为占据比例最高的两类。相对而言,阐述类言语行为在中文语料中所占比例更高。单个样本方面,中文公益广告中阐述类言语行为也更趋居于主体地位。此外,在阐述类和指令类言语行为的具体运用上,英汉公益广告也分别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最后,笔者简要分析了导致这些异同的因素,并据此对公益广告创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总体而言,学术界对于公益广告的研究在深度及广度上都远远不及广告的另一大重要分类——商业广告。以往有关公益广告的研究多是从媒体通信的角度探讨其传播机制,或从社会学的角度发掘其社会意义,抑或从美学角度讨论其修辞特点。总而言之,运用语言学理论,特别是具体到语用学领域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公益广告的语言运用进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则非常少见。而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的,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公益广告本质上讲是广告创作者对广告受众的一种劝说行为。而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的重要理论,用来研究这一特殊文体是非常合适及有意义的。
本文旨在运用Austin(1962)和Searle(1979)的言语行为理论,特别是Searle关于言语行为中言外行为的分类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笔者所搜集的英文及中文杂志公益语料(各30则)进行分析,主要探究英汉公益广告中五类言语行为的使用频率和在单个样本中的分布方面的异同,进而对使用较频繁的两类言语行为进行重点分析。研究表明,在本文的英汉公益广告语料中,阐述类和断言类言语行为均为占据比例最高的两类。相对而言,阐述类言语行为在中文语料中所占比例更高。单个样本方面,中文公益广告中阐述类言语行为也更趋居于主体地位。此外,在阐述类和指令类言语行为的具体运用上,英汉公益广告也分别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最后,笔者简要分析了导致这些异同的因素,并据此对公益广告创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