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权力体系制约下的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研究(1858-1945年)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中南部(123.4°,41.8°),是清朝满族发迹的地方,清入关后作为北京的陪都,近代受俄日两国的瓜分在国际上被了解。俄日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兴建铁路附属地等一系列近代交通和城区建设,深刻地触动了整个东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清亡后,东北由奉系军阀张作霖家族统治和占领,在日本的不断挤压和利权勒索下,开始从政府体系内有意识地进行自主近代化变革。奉系军阀效仿俄日,以铁路和港口修建为起点,实施了老城更新、新城区扩建、兵工厂新建、成立新的城市管理机构、兴办各类学校等卓有成效的近代化举措,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进入日占时期。对沈阳的研究是满洲区域性近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类文明的大视角来看,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满洲的近代文明实际上是东北亚大陆(中俄)、半岛(朝鲜)、岛屿(日本)文明的一个重构过程。   论文从沈阳近代双重权力组成空间中国部分和外国部分分别进行研究。首先,论文没有以沈阳近代城市和建筑的具体规划设计所形成的建成形态为研究目标,而是把研究视角切入到建筑制度,深刻剖析了中国人近代建筑制度形成的过程(清政府和奉系军阀)、俄日移植式建筑制度在沈阳/满洲的组成,以此全面展现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的完整面貌,揭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近代形式的深层原因。其次,论文填补了前人对俄日在满洲,尤其是南满洲建筑制度研究的空白,并将这一研究与中国人在沈阳近代建筑制度整合为拼贴式的沈阳建筑制度模式,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建筑背景图象。   论文第一次采用“现代性”史观,通过调查大量同时代政府城建档案等第一手资料,考察附属地以外中国人城区和建筑近代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中不因其近代化水平不能与同时发展的俄日附属地相比而贬低它,不因其建筑制度形式的非西方化而忽视它。通过这样的史观和研究方法,针对市政管理机构的运行模式、建筑师早期形式——建筑技术人的注册制度、建设法规和契约制度的制定和形成、东北大学建筑系是否对沈阳建筑制度形成影响等内容的研究,来查看沈阳近代中外建筑师的图纸表达和建筑设计表达,第一次从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下,查看建筑技术人的形成和社会地位演进的基本史实,对和西方建筑师完全不同的中国建筑师的近代工作生态做了展现,从而为认识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工作状况做了回溯。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文化对西方建筑文化的选择性吸收是中国近代建筑管理、建筑教育和建筑文化既现代又传统的根本原因。   全文字数26.8万,图195幅,表113个。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建筑活动产生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节能减排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我国,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已大量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但已建
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曾代表欧洲几何式园林的最辉煌的成就。法国中世纪以后的园林发展,首先在15世纪中后期接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艺术的影响,形成并不断发展了规整的台地式
商业综合体是商业类建筑不断发展的产物,商业综合体集大型百货、精品商店、居住、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复合式的商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校园的规划和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建设时期,学生生活服务空间在校园中起着越来越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对其研究具有重要
越南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的能源紧缺的危机,使越南住房的能源消耗已经成紧迫的课题。快速的城市发展,城市的大规模移民,形成的建筑需求,使“新筒式住宅”似乎无处
随着中小学校重建工作较好较快的开展,2000多所中小学校建成并投入了使用,学生们很快地就踏进了崭新的校园。这些新学校投入使用后的情况怎么样,是否真正地满足了灾难之后的中小
近些年来,我国山地城市城市化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人口激增、绿地面积减少、交通堵塞、能源消耗加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问题,各种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很多本来在城郊的工业用地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满足城市更新的要求之下,这些工厂就必须搬迁或者关停。由此而来出现了很多具有一定历
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收入的持续增长,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观光”为目的、大众化和标准化的旅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酒店已发展
水孕育了人类文明,自古以来,水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还以它的艺术形态和文化信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城市滨水空间是人类重要的生活和休闲场所。然而在我国,滨水区空间的开发建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