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卵滞育解除和诱导的影响,并且研究了绿盲蝽卵在越冬过程中的耐寒力变化,分析了其耐寒性与体内生化物质间的关系,初步明确了绿盲蝽卵的滞育机制及其耐寒性与月份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为了探讨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系统调查了绿盲蝽越冬卵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表明:绿盲蝽的越冬卵均为滞育卵,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的滞育解除均有影响。2℃的低温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其滞育解除,在0~65 d范围内,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增长,其滞育解除时间缩短,未经低温处理的越冬卵T50为68.5 d,低温处理65 d的T50为12.25 d,绿盲蝽越冬卵在2℃低温处理65 d后完全解除滞育;在0~40 d范围内,低温处理时间越长,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率越高,在25℃、全光照的条件下不经低温处理的孵化率为68.65%,低温处理40 d后在25℃的条件下的孵化率达到99.46%。在20℃~ 26℃的范围内,绿盲蝽越冬卵的滞育后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随着光周期的延长而缩短。结果说明低温处理能够提高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率,但不是其滞育解除的必要条件,低温处理与自然变温对绿盲蝽滞育解除的作用相似;高温和长光照能够促进绿盲蝽的滞育解除,缩短发育历期。为了阐明环境因子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卵滞育诱导作用,系统调查了绿盲蝽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所产卵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表明:绿盲蝽的敏感虫态为1龄若虫。在17℃、20℃和23℃3个不同温度下,光照时间小于14 h能够促进滞育诱导,光照时间大于14 h则有利于个体的发育而抑制滞育产生。短光照对滞育的诱导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光照时间在10~14 h范围内,滞育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光照时间大于14 h,温度不再对滞育诱导起作用。在17℃、20℃和23℃条件下,绿盲蝽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L13h10min:D10h50min、L12h58min:D11h2min、L12h51min:D11h9min,随着温度的升高,临界光照长度缩短。研究了绿盲蝽卵在越冬过程中的耐寒力变化,分析了其耐寒性与体内生化物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低温存活力呈现出明显的月份变化,1月和2月的越冬卵耐寒性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的越冬卵。-20℃处理1、2、3、4和5天的4月份保护卵死亡率明显低于相同处理下的4月份裸露卵的死亡率,保护卵死亡率分别为4.32%、5.36%、5.42%、6.79%和7.63%,裸露卵死亡率分别为46.06%、51.84%、54.59%、63.07%和74.41%。人工滞育卵的耐寒性强于正常发育卵的耐寒性,弱于越冬过程中卵的耐寒性。冷驯化可以显著提高绿盲蝽越冬卵的低温存活力。绿盲蝽越冬卵体内含水量随气温的降低而升高,升高而降低。绿盲蝽越冬卵体内总脂肪含量在整个越冬过程中逐渐降低,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