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开始不约而同地纷纷站在未来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上,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变革。对基础教育而言,各国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都集中在使青少年具备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传统的学科教学是难以胜任的,必须寻找和创造新的课程形态和新的学习方式。于是,一种名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以下从六个方面论述“e-Learning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首先,描述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特点及教学价值。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数学研究性学习具备着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使数学教学超越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实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并且在教学内容上将确定性知识与非确定性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阐明了数学研究性学习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利支持才能体现其特点、发挥其优势。 第三,介绍了基于英特网和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全新形式——e-Learning的定义及特点。它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创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获取信息,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究,从而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四,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将e-Learning应用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及优势分析,并将e-Learning的教学设计与传统CAI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比较后说明e-Learning的教学设计更适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 第五,具体给出了两种e-Learning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应用的教学模式,即“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情境——探究”的模式,并佐以实例,具体分析了目前e-Learning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中的优势及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为e-Learning在今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更好地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