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主流金融理论把金融投资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均衡过程,传统金融理论主要包括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和投资组合理论(1952年),Sharpe、Lintner、Mossin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64年),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1970年)和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1973年)。这些理论的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而有效市场假说已经形成了近30年来金融理论的核心命题。但是有效市场理论在解释实际金融现象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阿莱斯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之谜、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面对这一系列金融异象,人们开始质疑有效市场理论,质疑传统金融理论。金融噪声理论、分形市场假说对其进行过批评和修正,但真正具有挑战力的只有行为金融学。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对我国证券投资者进行了抽样调查,模拟股票投资,获得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以检验中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否符合行为金融学理论。同时,采用投资者心态模型(BSV模型)检验发现由于中国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导致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行为偏差—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还引起了我国小盘股的新年效应。此外,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是行为人,投资者的理性与否,将影响着金融市场,并对投资泡沫的产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价格泡沫产生的本质及内涵,给出泡沫与泡沫经济的定义。并引入正反馈交易模型,分析正反馈交易策略;讨论正反馈交易者的心理偏差—羊群行为是如何影响价格泡沫,并对其做出数学上的描述,以说明价格泡沫形成的过程。最后通过对投资者的心态分析,找出它是如何作用于投资泡沫,并提出关于泡沫治理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