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o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1910)(以下简称“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其中被改编次数最多和最受到广泛关注的是其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给我们展现了19世纪苏俄的社会全景,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奇妙的心灵之旅;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电影改编版本《安娜·卡列尼娜》则以其对原作主旨的不同展现和对影视技巧的巧妙利用给我们展现了新颖多样的艺术世界,引领我们体验了一次卓然不同的跨时空视觉盛宴。《安娜·卡列尼娜》为何能在小说与电影之间实现华丽的转身,它银幕化的过程如何,银幕化的改编版本又因为改编模式的不同体现出哪些不一样的风貌,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本文中一一解答。本文拟对《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改编做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希望借此为以后的托尔斯泰的作品改编提供经验总结和理论支持。因此本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来论述,研究原著作为电影蓝本的改编条件、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过程以及不同改编版本的差异性及原因。第一章着重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作为电影蓝本的改编条件。《安娜·卡列尼娜》中情节引人的故事是电影改编的起点;文字表述过程中的画面感和具体拍摄技巧对导演的提示是其能够被搬上银幕的基础;而转换自如的多重聚焦则为镜头的摄取和画面的连贯提供了便利条件。小说作品中的这些元素就是吸引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从业者一次又一次地把原著搬上银幕的重要原因。第二章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从小说到电影的银幕化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从文字叙事到电影叙事的转变和从文字符号向电影符号的转变。从文字叙事向电影叙事的转变就是根据小说和电影两种叙事手段的差异而对主题思想的提炼和对情节结构的重新编排;从文字符号向电影符号的转变主要是运用电影化的手段对文中的可视化内容进行转化,主要是将情节视觉化和人物视觉化。第三章是对同一小说的不同改编版本进行实例比较。主要是根据改编模式的不同将《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改编版本进行分类并就每一类的代表版本进行分析。一是以1935年的美国版和1967年的苏俄版为例的注释式改编,二是以1955年中国版为例的近似式改编,这两种不同的改编模式体现出了对原著精神的忠实和重新阐释两种不同的观念;同时由于改编模式的不同以及民族、时代等因素的影响电影在整体风貌上显出不一样的风采。
其他文献
本文以广东省潮州市何家村社区为潮汕农村社区典型,在对该社区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隔阂与冲突长达三年的实地跟踪调研的基础上,以互动、冲突和权力为视角,从微观互动到宏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世界逐步步入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与其说是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倒不如说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如何
网络计划技术的成熟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项目管理软件的出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条件和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几年,出现了风电场的迅猛发展,建立了很多的大型风电场,伴随着风电场装机容量的日益增大,其在电力网架中的比例份额也逐渐增多,风电场
目的:分析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扩张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9月本院所收治患有支气管性扩张疾病病患96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96
以福建龙岩某工程为例,论述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区工程中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具体应用.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注射液在宫腔镜手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98例,随机分为用药组(间苯三酚注射液组)97例,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间苯
以某城际铁路跨既有线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其主桥桥墩基础施工对既有线变形的影响问题,运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分析计算模型,从承台基坑开挖深度对既有线路的变形影响入手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是当今国内外流行了将近有20年的一种电视节目,属于特殊的会话语类。前人就不同的会话类型做了大量的研究。会话结构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一大重心,已成功地运
目的:通过对偏头痛相关文献的整理,以及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患者的临床病例观察,以初步评价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在临床上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