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业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关于公司治理的评价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组织机构推出了多个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公司治理评价或评级体系,部分学者亦从学术角度开展了公司治理评价的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但各评价体系所设置的指标选取范围以及采用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得出的结论也略有差异,同时各评价体系更多的侧重于对已经采用的治理机制形成的事后治理现状的一种等级评价,而对于评价体系中治理机制的权重水平缺乏客观的标准,也不能从治理机制的内在真正作用水平上进行分析。当前金融机构改革尤其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是防范和化解新阶段下金融系统风险的关键抓手,也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保险公司作为重要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但因中国上市保险公司数量较少,因此无法普遍运用代表性的公司治理评价或评级系统对保险公司治理开展相应的评价。另外,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运用的保险法人机构治理评估体系更侧重治理合规性,同样是对治理现状的等级评价,并不能从治理机制的内在水平上进行评价。大量文献表明对保险公司治理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金融机构的保险公司具有独特的经营特点,使得其公司治理既具有一般公司的特点又具有特殊性。相对来说,国内学术界针对保险公司治理开展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因研究内容、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等微观层次的不同而有很大的研究差异。目前学者们对保险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围绕单一或多个治理机制的作用、治理机制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治理的有效性评价等方面。无论关于保险公司治理的具体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在一套完善的治理机制下,有效的降低利益冲突带来的各种代理成本,并实现保险公司经营指标的改善,从而使得保险公司治理行为具有有效性。多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各个保险法人机构基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但形式上的完备并不必然的代表着治理的有效性。因此本研究以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生产效率的有关理论和测算模型,尝试将经济学中的效率概念引入到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定量研究中,将保险公司的治理过程看作类似的生产过程,立足公司治理的生产效率角度,界定公司治理投入和治理产出,对保险公司治理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首先,在理论综述部分,本研究以公司治理理论和生产效率理论为研究的主要基础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回顾并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在公司治理、生产效率两个理论领域开展的有关研究,尝试在公司治理机制、生产效率概念的基础上界定公司治理效率的概念;同时梳理了对公司治理机制和生产效率的一般经验研究及在保险领域开展的有关经验研究,尝试构建对保险公司治理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可借鉴的理论路径和模型方法。其次,对保险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现状进行定性分析,考虑到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的治理差异以及研究的针对性,因此选择寿险公司为具体的研究主体,并原则上认为国内的不同寿险公司所面对的外部治理因素具有相似性。本研究选取了 54家寿险样本公司,以其内部治理机制为主,对股东会、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成员个人特征、董事会多元性、CEO和董事长二职合一、专业委员会设置、高级管理层规模、高级管理层成员个人特征、监事会规模、监事会成员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基本分析。最后,在实证部分,本文在有关公司治理和生产效率理论基础上,介绍用于生产效率计算的传统模型CCR-DEA、BCC-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模型,并将模型引入到测算寿险公司治理效率,对测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本文选择了54家寿险公司作为样本,根据收集的2016年-2018年公开的治理摘要信息和财务报表数据建立公司治理的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从静态的角度,运用传统的CCR-DEA模型、BCC-DEA模型对寿险公司治理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从跨期动态的角度,运用Malmquist模型研究分析有关公司治理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为进一步深入的发现形成不同寿险公司治理效率差异的原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内部治理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①在公司治理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样本寿险公司治理的技术效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并且公司治理的技术效率的整体平均值在三年期间保持了相对稳定。②在公司治理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发现公司治理的技术效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公司治理的规模效率,而绝大部分样本寿险公司治理的纯技术效率均位于有效前沿面上。③在公司治理效率的跨期动态比较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表现为上升、平稳和下降,但在公司治理的Malmquist指数下降中,公司治理的相对技术效率的变化为主要影响因素。④对公司治理的Malmquist指数的回归结果显示,高级管理层规模、高级管理层薪酬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和正影响;专业委员会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董事会女性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的影响关系均不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