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名医张仲景,总结了东汉以前部分神农伊尹学派的治疗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为现存最早的融汇理法方药为一炉的临床著作,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和宋代林忆修订成为现行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所显明贯穿两书的的六经辩证体系,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千年来一直有效指导着临床,至今仍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被称为“伤寒第一方”、“群方之祖”的桂枝汤,考其源流乃传承自已经亡佚《汤液经法》,仲景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其应用与内涵阐发。本文从证素与体质因素两方面对桂枝衍化方变证进行探讨,并进行初步总结。 一、桂枝汤渊源考订:通过方名,药物组成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载证明桂枝汤的渊源,并分析仲景对此体系方药重新命名的意义。 二、以痞饮燥滞虚烦六类证素来对桂枝汤衍化方进行归类,进行证治分析探讨形成变证的病机,与其形成因素。 三、探讨桂枝汤衍化变证与体质的关系,体质的形成与先后天各因素的关系,体质形成的核心在于脏腑的强弱与所对应五体的质地。 四、分析治疗中因误治或体质因素造成传经变证的过程。 五、初步总结桂枝汤衍化方在心脏病中的应用。 仲景建立的《伤寒论》辩证体系以六经为主,三阴三阳为经,证素为纬,辅以体质不但便于学习归类,能更好的结合《内经》与《伤寒》的理论,并提高辩证效率,多角度思考使得治疗方案更加全面。 《内经》、《伤寒》等经典虽然言简意赅,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从中发掘其思维方法,以之作为工具结合临床才能领略其中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