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用水水质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人们对于供水系统的要求已经从满足水量水压供给逐步提高到对于水质的要求上来。经水厂处理后的出厂水,其水质已经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但由于市政管网的庞大、复杂,如同一个巨大的反应器,水在其中发生着复杂的反应,水体到达用户时水质下降。因此对于大型城市供水管网,监控管网水质,并做到科学化的管理举足轻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管网建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利用管网模型解决运行难题、实现优化调度将是供水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对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和余氯衰减模型的建立与校核以及余氯衰减模型的应用三方面做了研究。首先,本文对供水管网建模的基本理论做了研究,包括水力建模中管网的基础方程及方程求解方法,水质建模中水质变化的动态模拟机理和方法以及在校核过程中广泛使用的遗传算法等。其次,在充足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以T市供水管网为例,阐述了建模过程中所需要采集的数据及数据处理方法。针对T市供水管网特色,制定了基于营业收费系统的节点流量分配方法。通过手动校核和自动校核,对比压力监测点和流量监测点的监测值与模拟值,测压点监测值与模拟值的误差均≤±3m,误差≤±2m的测压点占测压点总数的96.2%,误差≤±1m的测压点占测压点总数的76.2%,满足水力模拟压力精度要求。同时,全市19个流量计监测值与模拟值的误差百分比均满足精度要求,满足水力模拟流量精度要求,水力模型构建成功,为后续余氯衰减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再次,本文对余氯衰减机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余氯衰减模型的关键就是确定主体水和管壁余氯衰减系数。在已建立的水力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主体水和管壁的余氯衰减系数,构建供水管网余氯衰减模型,实现了对供水管网余氯的168小时延时模拟。按照管网的管径及敷设年代对管网进行分组,运用遗传算法寻求各组的管壁余氯衰减系数的最优解。对比水质监测点的监测值和模拟值,该市所有水质监测点的模拟误差均小于30%,满足水质模型精度要求。最后,利用余氯衰减模型,对管网余氯衰减当量系数进行研究,对管段卫生状况进行评价,进而对该市供水管网日常维护的措施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