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1997年伊朗波斯湾地区政策演变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6035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梳理20世纪70-90年代伊朗波斯湾地区政策的演变历程,厘清伊朗波斯湾地区政策的演变动因。伊朗的波斯湾地区政策包括两个层面:其一,伊朗对波斯湾海域的经略、治理和管控政策;其二,伊朗与波斯湾域内国家以及深度介入波斯湾地区事务的域外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和零和博弈,伊朗为处理波斯湾地区事务和应对地区危机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波斯湾海域地处伊朗高原南部,有伊朗的海上“门户”之称。对伊朗而言,波斯湾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国防以及安全等多重战略价值,是伊朗复合型国家利益的综合体现,同时亦是伊朗核心国家利益之所在,维持伊朗对波斯湾的主导权以及波斯湾的安全与稳定关乎伊朗国运之兴衰。早在古波斯帝国之时,波斯人已将波斯湾囊括进帝国的统治范围之内,古代伊朗诸王朝皆维持对波斯湾的经营权和主导权。古代的辉煌历史和霸主记忆使伊朗人一直自视为波斯湾地区的主导者。随着近代西方殖民国家进入波斯湾,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地位不断弱化,逐渐丧失对波斯湾的控制权。但是,伊朗人始终坚信将会重建地区大国地位,恢复对波斯湾的主导权。基于伊朗在波斯湾地区无与伦比的现实优势以及对传统霸主时代的追忆,重建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主导权成为近代以来伊朗历届政府波斯湾政策一以贯之的追求目标。20世纪70年代巴列维国王抓住英国撤离波斯湾的历史契机,制定相对成熟的波斯湾政策,重建了伊朗的地区大国地位。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伊朗的波斯湾地区政策经历了由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驱使到以国家利益为主导的转变。在霍梅尼时代,伊朗主张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企图颠覆地区秩序,遭到波斯湾域内国家和西方国家的联合打压,伊朗深陷战争泥潭,处于孤立无援之境。伊朗被迫放弃输出革命的激进政策,转而谋求与波斯湾域内国家相容共处。拉夫桑贾尼政府上台后,伊朗的大政方针转入战后国家重建与经济发展,伊朗的波斯湾地区政策亦趋向务实与温和。伊朗积极改善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谋求与波斯湾域内国家共建地区安全合作体系,希图将美国势力排挤出波斯湾。但由于双方矛盾丛生,海湾国家忌惮伊朗的意图和野心,使伊朗共建地区安全合作的愿望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伊朗是波斯湾地区当之无愧的大国,在波斯湾地区事务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召唤力。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伊朗作为波斯湾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在波斯湾地缘政治环境中具有相对现实优势。但自伊斯兰共和国肇基以降,伊朗始终难以融入波斯湾地区秩序,同海湾国家的关系起伏不定,与美国在诸多地区问题上针锋相对,长期遭到域内国家的排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时至今日,伊朗的国际处境和地缘政治环境一直处于被动和劣势,就目前来看,这种局面在未来一段时期亦难改观。
其他文献
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中,市场调查行业是伴随企业成长的合作伙伴。本文透过对市场调查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市场调查业健康快速发展。
文秘专业学生的办会能力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课题组对文秘专业在校生、文秘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三类人员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的统计和定性的分析。发
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之后,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
报纸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又称描述性知识,通过记忆获得,主要关注的是“是什么”,如染色体、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有氧呼
在“走出去”战略和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与新体制的指导和激励下,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了长足发展。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破千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实现历史性转变,成
报纸
讨论了形态学处理在字符识别中的应用研究,用开运算和闭运算等形态学处理知识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目的是消除字符间断裂、粘连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用形态学处理进行图像预处理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文章针对大众化教育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有关高等学校分类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分类思想,充
节能环保型建筑的作用是缓解由于能源消耗过大而产生的紧缺、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它还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本文首先论述节能
见危不助行为中的警察应该是对危险负有具体职责的警察,而不是所有警察。见危不助中的“危”应是一种危及到人身安全和稳定的严重困顿状况,而且必须是紧急的。见危不助本质上是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庞大的网民队伍极大丰富了网络语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文化。本文拟从语用学新理论——模因论的角度解读网络中"恶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