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教育意识和知识意识逐步提升,知识需求扩大,知识分享的意愿也普遍增强。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线知识社区逐渐产生并成为网络用户进行知识交流共享的主要场所之一。虽然在线知识社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知识交流的需求,但近年来随着发展的深入,在线知识社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社区氛围变差、知识质量变低和口碑下滑等问题,最终导致了用户的非持续使用意愿,因此对在线知识社区用户的非持续使用意愿展开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以在线知识社区用户的非持续使用意愿为研究对象,以我国比较典型的在线知识社区——知乎的用户为调查对象,基于感知价值理论,采用感知收益和感知成本衡量感知价值,结合隐私计算理论、现状偏好理论,整合期望不确认模型,构建在线知识社区用户非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模型。首先,通过文献调研,结合在线知识社区自身的特征,找出研究变量;其次,提出用户非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假设并构建模型;再次,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各个变量的分量表形成调查问卷,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数据;接着进行数据分析,利用SPSS25.0和AMOS26.0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接着,提出降低在线知识社区用户非持续使用意愿的建议;最后进行研究总结,并提出研究局限与展望。本文主要分成6章,各章内容分别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次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此次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创新点进行总结。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基础,首先概述了在线知识社区和非持续使用意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介绍本文的两个主要概念:在线知识社区及非持续使用意愿;最后分别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感知价值理论、期望不确认理论、隐私计算理论和现状偏好理论。第三章为在线知识社区用户非持续使用意愿模型,这是本次研究的重点章节。首先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提出本次研究的研究变量;其次根据已有研究和研究变量,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最后根据研究假设构建出本文的模型。第四章为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同样属于本文的重点章节。首先进行问卷设计,包括问卷结构和量表设计,本文共8个变量,26个测量题项,所有测量题项均改编自已有研究的量表;其次为了保证问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展开预调研,测试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是否满足要求,并根据预调研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正;最后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发放和回收正式问卷收集本文的研究数据,再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然后进行假设检验和中介效应检验。第五章为降低在线知识社区用户非持续使用意愿的对策,主要是根据本次研究的研究结果,提出降低在线知识社区用户非持续使用意愿应遵守的原则和具体对策。第六章为研究总结、局限与展望,首先对本次研究进行简要总结,其次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再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