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社会福利水平也逐渐提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其中涉及到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资金规模普惠性社会保障政策水平及具体落实等内容,都是以确保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目标的。具体来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百分之八,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贫困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陆续发现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面临一系列难题,特别是在政策制定、顶层设计、公平效率的关系处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还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本文所选定的主题关键词就包括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主要就是基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这一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总体上必须要依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为实现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而奋斗。总体而言,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推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提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缩小地区间社会保障支出及社会福利水平的差距,特别是重点聚焦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养老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撑和更加完善的财政政策措施。因此,本文聚焦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分析其中存在哪些影响因素及其密切程度。例如技术进步、收入分配、居民就业、居民消费等,在阶段性特征影响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大小,如何解决不同时期效应变化带来的相关问题。以及造成地区差异的异质性因素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都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的研究意义如下:第一,丰富和完善财政支出的研究领域。当前关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研究不断扩展,本文通过研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尝试为相关研究添砖加瓦、丰富内涵,根据现有文献研究基础,国内关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涵盖了多重角度,这些都在一定意义上扩充了这一研究领域,但是整体来看,研究的内容还较为分散,往往是作为整体研究的一部分存在。本文基于我国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效应的综合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进一步验证了相关理论假设。第二,它对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有着重要意义。构建更加全面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和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确保国家治理体系优化的核心手段。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的优化,还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目前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往往是从社会学领域介入的,针对财政角度的研究较少,其中结合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来分析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内容也不够丰富,本文从这一视角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拓展相关研究领域的范围,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这一领域,为提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效率,进而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可能的方向指引。第三,推动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同步提升。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实际上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如何摆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障作为稳定器的功能,更加积极地运用财政支出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当调控成为共识,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也成为了这种调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社会保障领域的财政支出,也已经尝试通过多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项目设置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财政支撑,而且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快速推进,这种支撑力量正在不断扩大,也能够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第四,丰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应用研究。财政支出、特别是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仅只是互相促进,也有可能产生逆反作用。特别是对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作用的发挥,不仅仅是在收入分配领域,还包括了居民就业、居民消费、技术进步等领域,而且不同地区的现实情况、阶段性特征、地区之间的差异等诸多因素对二者的关系都会产生不同影响。这些研究成果的得出能够有助于推动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支撑。本文基于我国省、市基础面板数据,计划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门限回归模型、随机收敛方法,尝试得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因素、在阶段性特征和空间异质性影响下的实际效应大小,并为解决可能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政策建议。本文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为题,选择多种中间变量,综合考量阶段性和空间性两类特殊情况,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经济增长效应的准确结果。首先,阐释背景及意义,在文献综述中发现本文研究的方向,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确定本文研究方向。为此还对本文选题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介绍,剖析了相关概念内涵,明确擘划全文作用机理。其次,针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和问题展开分析,在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基本情况梳理的基础上,对涉及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有关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并针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再次,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上述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的效应存在且显著。基于本文所选择的技术进步、收入分配、居民就业、居民消费等中间变量的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政策效应的存在,且显著有效。证实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发现财政支出的规模和范围会影响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效应而言,根据回归系数可以看出,技术进步效应最为明显,就业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次之,消费效应最小。说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政策在不同类型效应之间存在差异。第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GDP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阶段性分析中我们发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会对其政策效应产生明显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1.688%是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荣枯线。当占总支出比重高于11.688%时,其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微弱的负向影响,此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GDP下降0.6%。当占总支出比重低于11.688%时,则有着显著正向影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GDP增长1.67%。第三,2008-2021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空间异质性一直存在,但异质性带来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呈现先小后大的态势。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增速明显,而且从分项数据也可以发现,社会优抚以及社会福利的支出要高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充分验证了普惠性社会保障措施的必要性,但是地区间差距存在的这一现实问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然将持续下去。本文创新点:第一,在研究视角上,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相关理论基础,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经济增长的现实情况等。通过作用机理的详尽分析,在剖析所涉及到的相关变量基础上,分析阶段性特征、空间异质性影响下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效应的程度大小,获取更接近现实情况的分析结果。而且已有文献中多数是将二者关系作为一个分支来展开分析,本文聚焦在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从中挖掘出阶段性特征和空间异质性两个影响因素展开深度分析,尝试为这一研究领域拓展范围,这一点是在前人文献中尚未出现过的。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阶段性特征、空间异质性来研究相关政策效应,分别采用门限回归模型、随机收敛方法,尝试得出不同情况下的经济增长效应实际程度大小,为解决现阶段的诸多现实问题提供可行性思路。其中在门限回归模型设定上,重点考察了人口老龄化、收入差距这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现象对于经济增长效应的阶段性影响十分突出,是形成增长效应非线性发展的关键变量,针对它们的分析可以获取时间序列上的重要变化趋势,为今后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设和财政支出手段优化提供更加可靠的论据。随机收敛方法设定则是在截面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空间因素的影响,并且尝试利用相关分析来解决空间异质性问题,更加全面反映经济增长效应的实际情况。我们所提出的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并不是方法本身或者数理公式的创新,而是在本文选择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分析上,这种研究方法是一次创新,特别是关于随机收敛方法在解决空间异质性问题上的应用,能够较为直观地看出空间异质性与其他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为本文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的提出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在研究内容上,现阶段针对相关政策效应的分析多数为省级数据,区域竞争的相关分析中还涉及到针对某一省域内的分析。目前还未出现重点针对地级市层面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结果,特别是在综合考虑数百个地级市经济增长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证分析更为少见。本文选择省、市层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得出更加全面的结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虽然有些基本判断可以通过全国基本情况以及省级层面的数据就能获取,但是有些结论与观点的论证还是需要更接近实际层面的数据才能得到,本文研究过程中,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用来收集整理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就是为了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其他文献
元素化合物的一轮复习本就枯燥,尤其到后期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很难设计出新意。本文通过借用春晚“只此青绿”舞蹈节目,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引入铜及其化合物的颜色问题,并阐述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带动学生整合与铜相关的知识网络,并重构“价-类二维图”,串联了不同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再结合历年高考真题和相关习题引发思考,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从中感悟高考评价体系的能力要求。
期刊
为缓解能源危机,新能源逐渐应用于智能电网中,要想实现电网中的能源有效分配及高效的能源管理,提出了基于协同成纤维细胞优化(SFO)的智能电网能量调度方案,以智能电网系统中降低用电成本、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通过详细的算例对实时环境下的用电量进行监测,并对所提调度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性能。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表明,与其他流行的算法相比,多目标SFO算法可以显著降低电力成本并最大
期刊
为了解决智能电网数据采集系统中经常出现的调度失衡、采集装置负荷波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电网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基于矢量正交频分复用(VOFDM)的高速电力线载波(HPLC)通信技术,在接收端配备了两个非线性预处理器,具有较好的峰均功率比特性。该系统能够提高非线性预处理器的效率,以解决传输易受到电磁干扰的问题。此外,该系统还应用了自行设计的新型智能电网采集装置,可对电网负荷波动数据进行交、直流检测
期刊
<正>真实情境往往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应当具备学科价值与问题价值。深度学习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认知经验活动,也是促使学生形成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必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只有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才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因此,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创建真实情境的基础上挖掘深度学习教学的主题,确定主题的细化目标,再借助问题推进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这也
期刊
阐述基于云架构的数据平台特点,智能电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探讨云计算的数据挖掘方法、智能电网的展望,包括云存储与管理、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与预测。
期刊
三维可视化在简化智能电网的监控、分析和事件响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各种能源系统应用的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包括智能电网、动力车辆和建筑物的能耗。因此,设计原则提供了宽屏幕,个人电脑,或移动接口。描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技术。讨论了三维技术、动画对能量系统的可视化。本文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DL)方法的智能电网控制与监测的三维可视化方法。随着智能电网和低碳能源系统中测量系统和大数据分
期刊
随着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的电网转型不断加深,物联网技术被逐渐引入电力行业。伴随着电力业务的高接入、高并发、高交互要求越来越严格,采取分布式的终端系统需求越来越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基于云、管、边、端4个层面需求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各类接口设计、业务应用与I/O接口资源的聚合和断电业务保护关键技术3个方面的软件设计,得出一套可满足高接入、高并发、高交互要求的终端系统。
期刊
提出了一种基于5G技术对广域测量系统(WAMS)向智能电网状态估计器提供测量数据的研究。比较了不同的状态估计器算法,即传统的加权最小二乘法(WLS)状态估计器和基于相量测量单元(PMU)的状态估计器。根据均值估计误差和安全指标比较这些算法的性能。使用所提出的方法获得的结果强调了将智能电网作为网络物理系统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以全面模拟和分析电力系统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系统。表明ICT系统中的故障可
期刊
为了解决传统智能电网安全监测技术存在电网数据分散性较强问题,提出基于元模型控制的智能电网大数据安全监测技术。利用抽取元模型、转换元模型和加载元模型,提取、转换和加载数据。根据滑动窗口出现的异常滑动情况,判断数据是否异常,完成大数据安全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检测结果与智能电网大数据的实际安全漏洞数量和误报数量一致,具有精准监测结果。所提方法具有理想的实用性,研究价值较高。
期刊
<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认识溶液中平衡的基础,溶液表现出的宏观现象需要结合微观变化去解释,电离平衡过程将“宏观现象—微观本质—符号表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变化”和“平衡”的辩证关系。本教学设计以“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中心,选择酸雨pH计算、人体血液的pH讨论、缓冲液原理等情境,重点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Ka、Ka的计算和应用三部分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