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环上双TOF等时性质谱术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是原子核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与其直接相关的结合能反映了核内核子之间强、弱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高精度的原子核质量数据能让我们对物质的基本性质有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从19世纪末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到现在对原子核内部结构的探索,这些新的发现促使了原子核理论模型的发展和对宇宙演化及天体环境中元素合成过程的深入研究。近些年,放射性束流线和新型质谱仪的发展使得原子核质量的精确测量可以触及远离β稳定线的奇异核区域,这些新型质谱仪主要包括彭宁离子阱和储存环等。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投入运行后,已经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等时性质量谱学技术(Isochronous Mass Spectormetry)的原子核质量测量实验,获得的质量数据已成功应用于原子核结构和核天体物理的研究,在缺中子核素区域走到了国际的前列。在当前的单飞行时间探测器(Time-of-Flight detector)等时性质量测量实验中,对转变点附近的核素具有较高的质量测量分辨;而对于离较远的核素,由IMS确定的核素质量精度较差,并且在不同系列核素间质量刻度时存在系统性的偏差。经研究发现,这种系统性偏差主要是由次级离子的动量分散引起的。主储存环(CSRm)提供的初级束在放射性束流线(RIBLL2)入口处轰击Be靶,发生弹核碎裂反应产生次级束,次级束经RIBLL2选择后被传输到实验储存环(CSRe)中进行测量。在次级束中,不同系列核素的动量分布形状不同。另外,离子经过TOF探测器时有一定的能损,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其动量分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实验储存环的直线段安装了两个TOF探测器,拟利用双TOF等时性质量测量方法减小由动量分散带来的系统性偏差,从而提高IMS的质量测量精度。本论文将介绍在实验储存环上完成的一次36Ar碎片等时性质量测量实验,此次实验的目的是对双TOF等时性质谱术进行测试。在实验数据处理中,利用两个TOF探测器测量到离子的飞行时间信息,计算出每个离子的平均循环周期和平均飞行速度。为了减小动量分散带来的影响,我们利用离子的速度信息对循环周期进行修正,将处于任意轨道长度的离子循环周期修正到对应同一参考轨道长度的循环周期上。在对数据进行磁场修正后,最终的质量刻度结果表明:轨道修正不仅减小了不同系列核素间质量刻度的系统性偏差,还减小了实验的系统误差,提高了所有核素的质量精度,对离较远的核素质量精度提升将近3倍。实验结果表明双TOF等时性质谱术能有效减小由动量分散带来的系统性偏差,有效扩大一次设置中等时性质谱术的测量范围,提高质谱术的质量分辨能力,更适合测量滴线附近短寿命、低产额的奇异核。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和瘘管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共122例,并随机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保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沈阳市肛肠医院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卓见成效的同时也发现许多问题。当今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保费征管效率低下、社保费统筹层次低等一系列挑
财务共享作为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近年来逐渐进入至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之中。该模式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将建筑施工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及其业务进行重组、优化以及提升,旨在大
锂离子电池因其比能量高、自放电小等优点,成为电子设备的理想电源。为此,研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锂电池充电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综合考虑安全充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
随着网络技术的腾飞,互联网已然成为了营销的新阵地,作为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新渠道,大量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是一种新的营
本文在对施工企业当前资金管理现状概括之后,分析了共享中心对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基于当前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需要对施
国内近几年,关于见死不救的案件屡见不鲜,此类司法案件的审理由于立法状况不明确和定性的模糊而变得纷繁复杂。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法学家对见死不救行为的定性分析并结合我
目的:研究骨碎补提取物对成骨细胞活性、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分离并培养股骨内的成骨细胞,分为用0.02g/mL骨碎补提取物处理的骨碎补组以及用不含血清培
员工的主动性行为是组织行为领域长期关注的焦点。建言作为员工主动性行为中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近些年来也受到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员工建言行为的现实价值不断得到凸显,企业管理者对组织内员工建言行为也极为重视。在对建言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都存在一个潜在的假设:建言是有利于组织的,应该被鼓励。基于这样的潜在假设,学术界涌现出大量建言前因变量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