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新的阶段,国家实施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决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11月,它的成立初步实现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分离。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对粮棉流通资金需求提供了极大支持,为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建设、解决农民卖粮(棉)难问题和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业发展银行的管理和运作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全面、客观地评价农业发展银行十几年来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效用,对于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机制管理,更好地发挥其信贷支农的职能作用以及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无疑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推进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发展为主题,回顾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阶段和财政、金融支农政策以及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各个历史阶段。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重点回顾,通过图表等形式对农业发展银行近年业务经营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本文通过对美国、法国、日本和巴西的农业政策性银行现状、制度结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利益补偿、外部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外国政策性银行实践对我国的几点启示:农业政策银行只有在一个完整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农业政策性金融十分重要,政策性扶持功能应予强化;政策性银行也是银行,必须要能够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使自身的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得到稳健长期发挥;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必须有完备的配套保障机制;要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最后,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设想,主要有以下具体措施:
1、明确农发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始终坚持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办行方向。
2、建立完备的外部配套措施。一是要为农发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农发行资本金补充机制。三是改进财政补贴机制。
3、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要协调合作。由于农业政策性金融与财政的天然联系,利用好政策性金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财政、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合力,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4、农发行要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作发展。一是通过对粮油流通领域的信贷支持,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扶持的农业企业以“银行+企业+农户”的方式,使农民获得一些生产资金;三是通过与各级政府合作,建设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5、根据农村的发展情况和国家产业政策动态调整业务范围。主要可以在以下这些领域发挥作用:一是从生产角度出发,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二是从提高农民收入角度出发,如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是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如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四是从农村社会事业来看,提高农民的身体与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和文化等方面的支持。
6、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金融产品。一是重点支持粮棉储备和购销,发挥政策性银行调控职能。二是开拓财政垫付性贷款运作,创新担保方式。三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中长期项目,增加农业发展后劲。四是扩大开放,把我国农业“走出去”作为农发行支持的重点进行研究。
7.农发行的业务范围要逐步向政策性业务集中。对目前的业务应该重新分类。对属于关系农业发展前途,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业务,应由国家批准确定为政策性业务,享受国家对政策性业务的扶持措施;对其他业务则应通过逐步减少或划转等方式退出。
8、实行地域差别化的业务发展和信贷政策。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农村金融的区域发育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9、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