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简称LDHs)是一类无机层状材料,近期作为一类新型药物载体而受到人们关注,对药物插层LDH(简记为药物-LDH)纳米杂化物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已报道的制备方法很多,如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结构重建法和二次组装法等。但是,这些传统的制备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过程复杂、耗时长、反应温度高、载药量低或伴生大量污水等,特别是对疏水性药物和大尺寸药物难以实现有效插入(或负载)。因此,寻求过程简易、条件温和、载药量高和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仍是研究热点之一。近期,LDHs的剥离-重组装(Delamination-reassembling)研究成为LDH化学的一个热点。在一定条件下,LDH颗粒可剥离成单元晶片或纳米片(nanosheets),与有机物重组装可恢复层状结构而形成有机-LDH纳米杂化物,并已成功用于有机-LDH超薄膜和高分子-LDH纳米杂化物的制备,过程简易、条件温和,但用于药物-LDH纳米杂化物的制备还未见报道。探索剥离-重组装法制备药物-LDH纳米杂化物的可行性及特点,对基于LDHs的药物靶向输送-控释剂型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1)以非甾类抗炎药物布洛芬(IBU)为客体,以Mg3A1LDH为主体,采用剥离-重组法成功制备了IBU-LDH纳米杂化物,并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载药量的影响,探讨了药物分子在LDH层间的分布形态,并考察了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剥离-重组法具有明显优势,如过程简易、条件温和、载药量高等;改变原料IBU/LDH纳米片质量比,可调控纳米杂化物的载药量;IBU分子在LDH层间呈双层分布,长轴垂直于LDH层板;所制备的纳米杂化物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其释放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Bhaskar方程,颗粒内部扩散为释放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这项研究为药物-LDH纳米杂化物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新途径。(2)以具靶向作用的叶酸(FA)为客体,同样以Mg3A1LDH为主体,采用剥离-重组法成功制备了FA-LDH纳米杂化物,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负载量的影响,探讨了FA分子在LDH层间的分布形态等。结果再次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剥离-重组法具有的明显优势;改变原料中叶酸/LDH的质量比,可调控叶酸在杂化物中的负载量;根据FA-LDH纳米杂化物通道高度和FA分子大小推测,FA在LDH层间呈~60°的倾斜角单层排布。这些结果可为构筑具靶向性的LDH基药物缓释体系提供参考。(3)为研究药物-LDH纳米杂化物在经胃肠道给药剂型中的应用,以IBU-LDH纳米杂化物为基体,以海藻酸钠(SAA)和壳聚糖(CS)为包覆剂,以Ca2+为交联剂,分别制备了“钙交联海藻酸(CaAA)包覆IBU-LDH纳米杂化物”、“钙交联海藻酸/壳聚糖包覆IBU-LDH纳米杂化物”和“壳聚糖表面修饰的CaAA包覆IBU-LDH纳米杂化物”三种复合物小球,简记为(IBU-LDH)@CaAA、(IBU-LDH)@(CaAA+CS)和(IBU-LDH)@CaAA@CS复合物小球,考察了在pH=21和7.4的介质中的溶胀和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在pH=2.1的介质中,小球基本不溶胀,也无明显的药物释放,而在pH=7.4的介质中,小球发生明显溶胀,药物释放速率也明显加快。这种溶胀和药物释放的pH响应性,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物小球在经胃肠道给药剂型中有良好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