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豆芽)吡哆胺—吡哆醛转换反应作用酶的分离纯化及表征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B6(VB6)是一类吡啶化合物的总称,游离型为吡哆醇(Pyridoxine,PN)、吡哆胺(Pyridoxine,PM)和吡哆醛(Pyridoxal,PL),三者相应磷酸酯形式为磷酸吡哆醇(Pyridoxine-5’-phosphate,PNP)、磷酸吡哆胺(Pyridoxine-5’-phosphate,PMP)和磷酸吡哆醛(Pyridoxal-5’-phosphate,PLP)。其中PLP是VB6的主要辅酶形式,参加催化涉及氨基酸的各种代谢反应,在其他多种物质的合成和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PM-丙酮酸转氨酶(Pyridoxamine-Pyruvate aminotransferase,PPAT)催化PM和PL之间的相互转化,它以PM和丙酮酸为底物生成PL和L-丙氨酸,同时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在脱掉PLP辅基的条件下也可以催化PM和PL的相互转化,这些分别在微生物和动物中被发现证实,植物体内也存在PM和PL的相互转化,但作用酶及其酶的性质还不明确。  本论文首先对豆芽中的GOT进行分离纯化,粗酶液经过两次硫酸铵分段沉淀、两次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柱层析、两次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GOT被纯化了200.8倍,通过对纯化酶的底物特异性分析,发现GOT全酶并不能催化PM和丙酮酸反应生成PL和丙氨酸,只有在脱PLP辅基(pH2.7)的条件下,才能催化PM和草酰乙酸反应生成PL。  对豆芽中的GOT进行纯化分析后,再对豆芽中的PPAT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两次硫酸铵分段沉淀、两次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柱层析、两次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对新鲜豆芽中的吡哆胺-丙酮酸转氨酶进行分离纯化,经SDS-PAGE电泳检测,样品呈现单一条带。研究结果表明:该酶被纯化了207.56倍,得率为7.84%;通过底物特意性分析发现:以PM和丙酮酸为底物时,PPAT表现出最大活性,可见此酶具有很强的专一性;PLP既不能促进也不能抑制其反应的进行;因转氨酶的转氨反应机制都属于乒乓反应机制,因此采用乒乓反应机制对两步转氨反应进行研究,所以在最适反应条件下,以吡哆胺和丙酮酸为反应底物时测得酶的Km值分别为:1.7765mmol/L和5.3335mmol/L。这对进一步研究植物体内VB6代谢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全世界约1/3人口曾经或正存在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表现,3.5-4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携带者。乙型肝炎的疾病谱和自然史多种多样,从非活动性病毒携带状态至进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