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将应收账款原始权益人所拥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预见现金流的应收账款,通过一定的结构性重组,转变成为在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将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国际上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应收账款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的重要创新。早在,20世纪80年代资产证券化理论就被引入我国,然而具体实践和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近十几年内。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一些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其中,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实践是较为成功、较为完备的,但仅限于个案实践,而且其中的某些案例还不完全具备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不具示范效应。针对我国的现状,学术界已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以求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寻找突破之路。目前国内的学术界偏重于对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研究,对应收款证券化讨论较少。另外,我国存在相关制度环境瓶颈,也制约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展。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国外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实践经验及制度环境的比较,运用资产证券化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为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展探索可行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提供一种新的融资工具,它应能给交易双方带来好处是与现行的制度和环境冲突最小或最有条件突破现有制度和环境约束的交易形式,并能为应收账款证券化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示范效应和经验。文章首先概述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理论;其次比较美、日两国在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具体实施模式,得出对中国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借鉴之处,并从整体轮廓上提出中国模式的初步设想;再次,结合我国现有国情,以设计原则为指导,运用比较分析、数学推理、博弈等方法,从应收账款选择、特殊目的机构形态、交易结构设计、信用增级方式四个方面讨论了中国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模式,并提出三种示范模式;最后,针对我国开展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存在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