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霉病是防治难度最大的鱼类病害之一,每年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其特效防治药物孔雀石绿的禁用,其危害更加普遍和严重。在寻找水霉病防治的有效途径时,了解其病原是必须的。由于水霉分类地位以及种的鉴定上的困难,使得人们对水霉病病原菌的了解并不充分,水霉病的防治依然是困扰渔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对水霉病病原菌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确定建立病原菌库,不仅为寻找针对性强、高效的水霉防治药物奠定基础,还可为水霉菌分类地位的明确提供一定数据。新疆独特的气候特点使鱼类在历经严冬后的初春易患水霉病,鱼类水霉病的病情较我国其他地区更为严峻,而目前未见相关研究见诸于众。本研究选择环境条件变化大、鱼类养殖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新疆伊犁、阿勒泰、库尔勒、昌吉地区的水域,分离获得水霉病原菌,根据科赫法则确定其致病性,在此基础上探究水霉病原菌的种类、寄主、适应性多样性(温度、pH、盐度);对获得菌株进行传统分类及分子生物学分类;探讨18S rDNA序列中GC含量、细胞壁成分中蛋白与多糖比值进行辅助分类依据的可行性。结果如下:(1)从伊犁、阿勒泰、库尔勒、昌吉地区水域共分离纯化得到菌株39株,其中昌吉18株,伊犁11株,阿勒泰3株,库尔勒7株。依据科赫法则进行病原菌攻毒试验,确定39株菌均为致病菌。(2)39株菌菌落形态各异,存在物种多样性;寄主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这些菌株感染不同鱼卵感染率存在差异,具有多样性,对不同鱼卵寄主的感染率因其对寄主的选择性以及寄主自身的保护机制而存在差异(3)温度、pH、盐度的环境适应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与菌株的生长环境相一致的且某些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具有特异性。大多数菌株在引起水霉病发生时属于机会性致病菌,这也与鱼类在受伤或免疫力下降后感染水霉病的发病原因一致。(4)形态学初步分类将分离纯化所得的菌株分为10大类。分别为水霉属、茎点属、根霉属、网囊霉属、疫霉属、绵霉属、隐囊霉属;破囊霉属、水霉科、丝囊霉属。(5)对病原菌细胞壁蛋白和多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霉菌不同菌种的细胞壁成分中总蛋白含量和总多糖含量存在差异。根据不同菌种细胞壁蛋白和多糖含量的差异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在作为辅助分类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6)利用病原菌18S 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可以将菌株分为2个大的聚群,菌株大致分成了13类结果,分别为镰刀菌属、毛霉属、水霉属、小不整球壳属、腔菌目、内座壳属、腐霉属、横梗霉属、根毛霉属、青霉属。再测定部分菌株ITS rDNA序列进行辅助验证,有40%菌株两种序列分类结果一致。(7)病原菌18S rDNA中GC含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菌株在GC含量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并且80%的菌株聚类结果与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一致,可知18S rDNA GC含量应用于辅助分类具有一定可行性。(8)将分子生物学分类结果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做对比,两种分类方法结果差异巨大,只有5%的菌株应用两种方法分类结果一致。(9)初步建立了新疆地区鱼类水霉病病原菌菌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