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及提高推广技术的采用效果,需要了解和掌握稻作技术推广的接受者—稻农对稻作生产技术需求及优先序列。本文以我国第一大粮食生产作物的主体—稻农为研究对象,探索我国稻农在当前状态下对未来稻作生产技术的需求程度及优先序列。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8省10县50乡镇的1000户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AS分析程序产生汇总表格、频次分析对稻农获取生产技术的途径和选用技术时的考虑、稻农选用稻作技术、稻农对稻作技术需求及优先序研究。通过分析与研究,一、在稻农获取稻作生产技术的途径方面。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人的技术指导仍是当前与未来稻农获取生产技术的主要途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有80%的稻农是从这一途径获取相关稻作技术,与过去相比,这一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技术推广途径仍是稻农获取稻作技术的主要渠道。与三年前相比,规模种植农户数量略有减少,而中小种植面积农户数量有所增加;低收入与高收入农户家庭比例下降,而中等收入农户家庭比例有显著增长。媒体技术传播是稻农获取稻作生产技术的第二渠道。有57%的农户获取稻作生产技术的途径是电视、报纸与书刊,而且家庭经济年收入越高的农户其取得率越高,年收入越低的农户更多的是从周围农户、村内黑板报途径得到相关信息。与三年前相比,当今稻农更注重稻作生产技术信息的来源与途径,他们更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途径,而且更注重农业科技信息博览会、村内黑板报发布的信息以及农民间的相互交流。二、在稻农采用稻作生产技术时首先考虑主要问题方面,稻农对获取稻作技术后,该项技术的使用能否为其增加经济收入与提高单位产品产量是其首先要考虑的。与前三年相比,当今农民在采用稻作生产技术时,考虑上级是否有经济补助和完成上级的推广任务的比例有所下降,比过去分别下降13.7%和50%,而考虑经济收入的增加与产量的提高的农户比例增加,比过去增加57.7%和32%。三、在稻农近年选用的稻作技术方面,有50%以上的稻农首先选用的技术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旱育秧稀植技术,除此以外,40%以上的农民已使用而且需要使用的技术为抛秧技术、平衡施肥技术与水稻直播技术等简化高效的栽培技术。不同家庭年收入水平的农户在近几年选用的技术有以下共同点:第一、不同收入的农户选用稻作生产的前二项技术相同,分别是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旱育秧稀植技术,农户选用技术序列按其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旱育秧稀植技术、抛秧技术、平衡施肥技术、一次性全程施肥技术与直播技术等简化栽培技术;第二、不同收入的农户对同一单项技术的选用率不同,表现为低收入的农户比高收入的农户的技术选用率更高。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农户对技术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除了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所有稻区农户的首选技术外,东北稻区90%以上的农户更多地选用旱育秧稀植技术,长江中下游稻区有50%以上的农户更多地选用旱育秧稀植技术、抛秧技术、直播技术,西部稻区更多地选用水稻平衡施肥技术。四、稻农对稻作生产技术需求序列依次为:高产品种技术、高产与优质品种技术、优质品种技术、病虫害精准预报技术、病虫害精准防治技术、复合肥、生物农药、有机肥、平衡施肥技术、收割机械、免耕技术、插秧机械、节水灌溉技术等。其中,稻农对水稻品种技术的需求虽是共同的,但各稻区有所差异。东北稻区2/3以上的农户更需要的是高产优质兼顾品种,华东与华中稻区50%以上的农户需求的是优质品种技术,西部稻区占80%以上农户需求的是高产品种技术。南方不同的省份稻农对稻作生产技术的需求是有区别的。安徽省50%以上的农户表现在对水稻高产品种与插秧收割机械方面的技术需求;湖北省2/3以上的农户首要的是高产及高产与优质兼顾品种技术;湖南省60%以上的农户最为急需的是水稻高产品种技术与病虫害精准预报与防治技术;江西省70%以上的农户对高产与优质兼顾品种技术最为需要;四川省80%以上的农民最需要的是水稻高产品种技术;江苏省近80%的农民认为当前最需要的是高产与优质兼顾品种与技术。通过稻农对稻作技术需求及优先序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以下五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水稻品种的技术创新与品质的提高。2)缩短农业技术推广环节,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作用。3)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快捷通道,加强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扩散速度。4)加强新农药的研制与病虫害精准预报与防治研究。5)加强水稻生产机械的研究与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