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滴状冷凝是利用表面张力作用强化冷凝传热的最理想途径。但到目前为止,并未实现广泛的工业应用,相关的理论模型也不完善。为了从理论上对滴状冷凝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本文在实验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滴状冷凝是利用表面张力作用强化冷凝传热的最理想途径。但到目前为止,并未实现广泛的工业应用,相关的理论模型也不完善。为了从理论上对滴状冷凝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前人关于滴状冷凝的数学模型进行修正,考虑了冷凝表面形貌及表观接触角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在滴状冷凝过程中,较小的液滴主要靠直接冷凝长大,较大的液滴主要由合并产生。而直接冷凝长大的这部分小液滴在传热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制备了能与热水反应的镁膜表面进行滴状冷凝实验,反应后在表面留下印记,通过对反应后冷凝表面的分析及分形维数的计算,推导出冷凝试件表面形貌与初始成核密度之间的关系式,并应用液滴数平衡理论计算冷凝初始液滴分布模型,与Rose关于合并后较大液滴的分布模型相结合,从而建立了新的滴状冷凝液滴分布规律。在建立滴状冷凝的传热模型时,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假设液滴的接触角为90°。但事实上,接触角与表面能密切相关,不同的表面具有不同的接触角,其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单个球缺形液滴传热的分析,在计算中引入表观接触角,建立了冷凝表面上液滴接触角对滴状冷凝传热影响的理论模型,考查了通过单个液滴传热的各种热阻以及表面上液滴发生脱落时总热通量随接触角的变化。结果表明冷凝试件的表面形貌对滴状冷凝的初始成核密度及传热有较大影响,冷凝表面的分形维数越大,则初始成核密度越大,相应的热通量也越大。通过接触角对滴状冷凝传热影响的理论研究,从传热学角度证明了滴状冷凝过程中最佳接触角的存在。
其他文献
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光电、气敏等特性,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各种传感器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己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基于TiO2纳米管高的比表面积和工作效率,其
人和动物的听觉系统能够从复杂的声学环境中感知有意义的声学信息而且能准确的判断声源方位,这与听觉系统复杂的结构及通路密切相关,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脑对双耳的听觉信息的
本文以肩关节前下不稳为研究对象,目前肩关节前下不稳手术主要包括:1)肩胛下肌腱和关节囊紧缩手术,通过限制肩关节的外旋动作以防止肩关节脱位,术后将不可避免地丧失较多外旋活
目的:分析探讨肩关节镜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方法:自2012年10月-2014年9月,作者应用肩关节镜治疗巨大肩袖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1~75岁,平均63.5岁;冈下肌G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前向鹰嘴骨折脱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10例前向鹰嘴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7~68岁,平
目的 改良MacLaughlin手术治疗肩关节陈旧性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2例在外院漏诊肩关节陈旧性后脱位患者实施改良MacLaughlin手术,术前3D-CT
众所周知,创新药物研发对保障人类健康,发展社会经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药物靶标发现作为现代新药开发的关键环节,是发现特异、高效和低毒药物的前提。近年来,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组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为药物靶标与先导发现提供了科技支撑。然而每年经FDA批准的新药却依旧维持在20种左右且呈现出递减的趋势。由于缺乏新靶标,当前药物发现的主要途径是对现有药物进行侧链基团修饰。但因为在骨架上缺乏创
背景 探讨肩关节镜下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及其合并相关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男7例,女5例均应用肩关节镜下经皮空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肩关节镜治疗移位的肱骨大结节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0月-2014年10月,作者应用肩关节镜下移位的肱骨大结节(﹥3mm)患者22例,新鲜骨折16例,陈旧骨折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优秀的美术作品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促使其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