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景化作为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学者关注。基于不同的学术传统、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范围,学者仍对前景化有着各种不同认识或评论。迄今的研究主要限于前景化的定义和类别、文本的功能意义和读者反应,而作者应用前景化的动因和读者理解前景化的机制则很少有人探究。本文从文学语用学视角探讨前景化的实施原因及其理解机制。作为一门语用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文学语用学采用语用的方法和原则考察文学语言,对前景化更具阐释力:它不局限于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所进行的前景化语言形式结构的思考,而是注重寻求解释前景化语言,怎样由作者和读者在特定语境中,通过其交际行为而被实际使用和体验。在文学语用学研究者眼中,前景化不仅是文本中偏离语言规范体现文体特色的语言特征,更是在一定语境中,以语言变异为基础的语用策略。非常规的语言形式蕴含着作者的语用目的,同时将读者认知活动引向对作者交际意图和文本意义的破解,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桥梁。文章从“作者决定”与“读者解读”两方面展开。就“作者决定”而言,文学作品应视为一种话语类型,作者与读者是话语交际的双方。作者的交际意图或目的,是影响其语言交际行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制约着作者对语言形式的选用。换句话说,在交际中,作者选用哪种语言形式,取决于其语用目的。语言体系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为语言使用者提供了一系列语言形式,包括各种音系、句法和词汇形式。为实现其交际意图,作者往往会打破语言常规,采用前景化这种偏离常规的语言手段,以有效吸引读者参与文学交际活动,对文本进行解读。就“读者解读”而言,读者的感知与认知,受到文本中丰富的前景化语言特征刺激后,会产生陌生感,但读者会依据关联性,利用常规关系,结合相关语境对前景化语言进行分析,进一步熟悉文本,直至领会文本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实现交际的成功。前景化是对常规的违背,同时也体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和含意性特点。常规关系不仅是一种共有的背景知识,即“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ousness),又是含意推导的重要因素,其具体内容是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和人们对事物的共同认识和看法。根据徐盛桓先生的常规推理模式,本文建构了前景化-常规关系解读模式,旨在更好地揭示前景化的意义解读过程以及陌生化消除、和谐形成的心理过程。该模式提出: 1.前景化语言可以通过常规关系进行内容的扩展和填补,得到隐性含意,从而获得部分理解;2.根据已获得的理解,再结合当时语境,对先前的理解进行补充或删减,直至领会作者的真正意图;3.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加强的过程,随着语境的变动而发展。该模型为读者分析前景化,理解文本,领会作者交际意图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