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世界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化,知识经济的迫近,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出现等,都对课程理论与实践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评价如何回应这些挑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这次课程改革是在世界教育改革大潮推动下,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促成的,课程评价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新的理念为支撑的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应以什么的面貌出现,是每一个关心课程改革的人都很关注的问题。如何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要求,探索出未来课程评价研究的新思路,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发展性课程评价作为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立足现实,追求发展的课程评价研究正是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本研究从对价值和评价的再认识出发,结合对课程本质及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的分析以及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性课程评价,并认为发展性课程评价是建立在规范性评价与超规范性评价双向互动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为目的的新的课程评价系统。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提出存在着深厚的理论底蕴。本研究通过分析课程的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人本位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确立了以新的知识观、新的社会服务观为基础,把融合了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作为课程价值取向作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价值基础。通过分析主体性发展与课程评价的关系,确立了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师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主体性课程观作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教育基础。通过对实践观的发展变化的分析,确立了以多极主体性、社会交往性以及双向建构为特征的交往实践观作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本体论基础。理论的奠基是重要的,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需要借助于课程评价理念的转换。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出发,我们提出了发展性课程评价中应确立的三种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使课程不断改进和提高的理念、面向多元的理念。 在现代课程评价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课程评价模式,每一种课程评价模式的出现,都会导致评价内容甚至思想方法的变化。本研究从比较不同类型的课程评价模式出发,形成了由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结果评价相到交融的开放的三螺旋结构,作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结构。 课程评价方法是对课程评价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在课程评价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评价方法传统:实证化评价方法与人文化评价方法。本研究剖析了实证化方法与人文化方法对立的根源,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出发,以理解为基础,试图融合两类不同范式的课程评价方法,提出了以理解、多元和现实为基本原则,以网状结构模型为内在机制,以行为动研究为基本策略的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