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党和政府公信力不断上升,社风民风更加清朗。在反腐败力度日益加大、权钱交易的空间日渐狭小的历史背景下,“期权腐败”这一新的腐败变种应运而生。“期权腐败”是指职务犯罪嫌疑人利用身居要位时手中的公权力,为不法商人攫取不正当利益,并不要求立刻得到相应回报,而是在未来某个“适当”的时候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和形式将“利益”兑现。通过延展权力寻租后果发生的时序,为权钱交易的职务犯罪行为加上“保护色”,深受职务犯罪嫌疑人信赖和推崇,也给当今“打虎拍蝇”的反腐败“零容忍”斗争形势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综合了当前学界对“期权腐败”的理论研究成果,根据笔者的理解,对“期权腐败”的定义、称谓和构成要件进行界定,并将“期权腐败”根据“兑现”时职务犯罪嫌疑人是否在职在位,区分为离职型和在职型。结合大量具体案例,从“洗钱”、“权力投资”“利用剩余政治资源”三个角度对期权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进行梳理,从经济、政治、社会、国际四个层面剖析期权腐败现象带来的种种危害,廓清该类腐败现象的种种遮蔽,揭示出其形式隐蔽、时空多变、成本轻微、收益灵活的特点。在研究分析基础上,本文力图从权力主体、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三方面厘清和探究该类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原因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试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的相关建议,着力解决“期权腐败”现象长期以来存在的发现难、认定难、取证难的困境。同时,笔者提出要加强干部廉政教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权力运行全程监督、建立公务员终身追责制度,多管齐下、内外兼修,真正让官员们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自觉维护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纪律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