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快捷高效实现债权人的权利,依审执分离原理,执行机构仅以执行依据为执行基准,奉行形式化原则,无权确认实体权利是否现实存在。而执行依据表彰的实体权利并非一成不变,可能因清偿、抵销、和解等原因而发生变化。此时债权人若仍以原执行依据申请执行,执行机构无从知晓和判断,继续执行有违实体正义。为维护实体法应然秩序,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普遍设立了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以排除执行依据之执行力。我国尚无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但相关类型的争议却大量存在,既有替代性制度无法有效回应实践需求,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在执行形式化原则表征的效率价值与实体权利真实状态反映的公正诉求相互交织下,建立能够兼顾二者、服务于中国本土实践的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为最佳解题路径。本文以“我国为何需要构建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我国需要构建怎样的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为逻辑进路,系统研究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历史源流、诉讼性质、异议事由、诉讼程序等问题,以期补足我国执行救济体系的短板,建构中国特色的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除绪论外,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执行债务人实体权利救济的实践检视。虽未建立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但为化解执行依据生效之后的实体权利争议,我国亦建立了特有制度:一是在执行中提起执行异议,二是另行起诉。梳理现有立法规定和实践案例,两种救济方式均有明显缺陷。其一,执行异议参照适用具体执行行为违法救济之策,以书面审查方式为主,牺牲审限利益和当事人听审请求权,难以回应实体争议精细化审理需要;即使复杂案件适用听证程序,启动听证较为随意,同时贬损当事人审级利益,程序保障明显不足。其二,另行起诉无法排除原执行依据的执行力,可能导致矛盾裁判,严重影响诉讼的安定性。若前诉强制执行已然终结,另行起诉亦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将使权利保护严重滞后。第二章: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设立论证。域外的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为我们化解执行债务人实体争议提供了良好镜鉴。梳理域外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制度全貌,发现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设立,主要目的在于弥补审执分离执行形式化审查原则的不足,确保执行实体正当性。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在立法技术上虽有所区别,但功能基本一致,均为排除执行依据执行力,其具体制度无不体现了对实体正义的追求、执行效率的平衡以及程序保障的注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引入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必要性展开论证,建立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能够回应维护实体正义的基本要求,以诉的方式解决执行依据成立之后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一方面符合执行救济体系二元区分基本原理,为不当执行的应然救济方式,另一方面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充足的攻击防御场域,符合程序保障双重原理。同时,在可行性方面,随着审执分离改革的稳步推进,执行形式化原则、实体与程序性救济方式相分离的理念逐步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为我国构建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提供了制度准备。第三章: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性质。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性质是其理论研究的制度基石,于诉讼性质而言,学说争议共有六种:包括排除强制执行的形成之诉说,债务人主张债权人不得申请强制执行的不作为消极给付之诉说,确认实体请求权不存在的消极确认之诉说,通过审判机关不允许执行的判决主文宣示、命令执行机关不得对执行依据强制执行的命令之诉说,认为强制执行兼具确认实体请求权状态和排除强制执行双重功能的特殊救济之诉说,以及引入争点效理论的新形成之诉说。从本质出发,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胜诉判决能够排除原执行依据的执行力,产生了由法院宣告不得对原执行依据强制执行的程序法上的形成效果,为诉讼法上的形成之诉。此外,诉讼标的和既判力客观范围均与诉讼性质密切相关,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诉讼标的为排除执行的法的地位,同时,援用既判力扩张论和已决事实免证效力理论,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对实体权利义务的判断应具有既判力。第四章: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异议事由。异议事由分为三类:有确定效力执行依据异议事由、无确定效力执行依据异议事由和其他异议事由。于有确定效力执行依据而言,异议事由需发生于执行依据成立后或既判力基准时之后,包括清偿、抵销、混同、免除、和解等消灭请求权事由以及债权人同意延期、时效届至等妨碍请求权事由。于无确定效力的执行依据而言,异议事由发生时间不受限制,债务人可以执行依据成立时的实体瑕疵和成立后的消灭或妨碍请求权事由提起异议之诉。其他异议事由包括不执行契约、限定继承和形成权。以此为分类依据,特殊异议事由的论证亦以上述分类标准展开:债务人可基于执行内外和解协议争议提起异议之诉;以执行中的抵销为异议事由时,应拓宽现有抵销范围,注重与债权平等主义的协调,基准时之前已经抵销适状的情形亦可适用异议之诉;不能以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消灭时效为由提起异议之诉,不能在终本案件再次申请执行时以时效届至为由提起异议之诉;实现担保物权裁定中,债务人基于担保物权的从属性和责任顺序抗辩权都将产生特殊异议事由;公证债权文书中,债务人可基于债权文书载明的民事权利与事实不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等无效事由提起异议之诉。此外,不执行契约、限定继承都可适用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对于基准时前已经具备行权条件的撤销权与解除权而言,原则上不能适用异议之诉,仅在债务人不能或无法提出、不可抗力事由、迟延履行催告期在既判力基准时之后等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中,债务人才可提起异议之诉。第五章: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诉讼程序。适用范围而言,原则上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适用于一切具有执行力的执行依据。但保全裁定、确定诉讼费用的决定不能适用。从便利当事人、立法技术层面考量,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的管辖法院应为执行法院。原被告应分别为强制执行事件中的执行债务人、执行债权人及因执行名义效力扩张所及之人。执行债务人为数人时,按份之债的多数债务人单独提起异议之诉即可,无需与其他债务人共同提起,判决效力不及于其他债务人。连带之债中共同异议事由仅需单个债务人单独提起,判决效力及于其他连带债务人,而专属于个别债务人的特定事由仅该特定当事人有资格提起异议之诉。执行债权人为数人时,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债权人均应共同应诉。执行债务人异议之诉须在强制执行开始后、强制执行终结前提起,异议之诉审理期间不中止执行,但债务人提供担保可例外中止执行。诉讼请求应视对执行力永久或暂时排除而有所区别,有数个异议事由时应一并提出。此外,基于纠纷一次性解决和防止拖延执行的考量,不应设置执行异议前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