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脓肿型腰椎布病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对手术策略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8.05至2016.05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53名伴脓肿腰椎布病性脊柱炎患者,通过术前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节段、炎症浸润范围、脓肿部位及大小、骨质破坏程度。依据入路不同分为2组,A组31例脓肿主要位于椎旁,范围较局限,行后路横突间入路、脓肿清除、植骨内固定术。B组22例以椎管内硬膜外脓肿为主,行后正中入路、脓肿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MRI,影像学观察盲测评价并记录腰椎Cobb角变化;对比手术前后腰背部或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行Frankel分级,评价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连续性检测实验室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试管凝集法(serum agglutination test,SAT)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评价布鲁杆菌感染的控制情况。结果A、B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期间植骨均达愈合标准,无内固定失效出现。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ODI功能指数、ESR及CRP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腰椎Cobb角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1年与术后2周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末次随访评价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50例。术后1年复查RBPT均转为阴性,SAT滴度均降至1:160以下。影像观察示,随时间延长影像学评分值逐渐增加,术后较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据术前影像学判断病变范围、椎体破坏情况及脓肿位置,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及方式,单纯后路治疗伴脓肿腰椎布病性脊柱炎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自主能力,治疗脊柱炎症及矫正畸形,获得满意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