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生育观研究——以南开大学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高校研究生是一个重要的人口群体,他们的生育观不仅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育行为,而且还能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生育观状况,并影响到中国社会未来的人口发展方向,因而研究其生育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尚为欠缺,笔者以南开大学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当代研究生的生育观概况是:1、对生育目的和意义的看法上,绝大多数研究生肯定生育的必要性,对孩子的效用认识与传统的认识有很大区别,孩子的传宗接代和养老效用虽然存在但已经弱化到很小的比重,研究生更重视孩子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对自我个人发展和家庭生活幸福的精神价值;此外,研究生在思考生育问题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孩子的利益,努力为将来的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2、在具体的生育意愿上,理想子女数目是1~2个,倾向于没有性别偏好,有性别偏好的仍然倾向于男孩和儿女双全;预期初育年龄在26~35岁之间;生育间隔大多为3~4年,但仍有14.2%的1~2年的生育间隔和15.6%的无计划间隔比例;对孩子素质的期望是全方位的。 可见当代研究生生育观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现代性的特点,但同时仍然留有传统的烙印。这种兼具现代性和传统性的特点是受到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两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此外,本研究还对影响生育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有3大类因素在起作用:(1)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是独生子女及在家排行、有无男女朋友。这些特征均对生育观的不同方面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其中性别的影响作用最大。(2)经济背景:主要包括籍贯的类型和家庭经济状况(3)父母因素:其中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的兄弟姐妹数目影响显著。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倾向于多生。母亲兄弟姐妹数目越多,生育间隔越短。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现代化生育观的探讨。
其他文献
2015年年底,杭州,太阳照在雷锋塔上。  本期专题发端于在此举办的“战争时期的中国摄影国际研讨会”茶歇时间狭长的走廊内。近年来,致力于红色摄影史研究、并有诸多成果的司苏实先生,谈及自己对那些流布、影响甚广的经典影像的实地调查,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精细的研读、判断,“纠正、补充了一些原先的看法”。简短的谈话中间,有两点印象较深的感受:一是,越是重要的、被反复提及、使用,作为证据的影像文献,特别是红色影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增收困难,在实现城乡统筹、建立和谐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背景下缓解甚至消除绝对贫困便成为当务之急。在
本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党的文献入手,阐发新时期党对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探索历程、取得的重大成绩、理论成果和有益启示。我国医疗卫生制度
学位
消费者与经营者为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不同营垒,而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时常面临因经营者的欺诈、蒙骗、疏忽大意以及恶意行为所造成的巨大风险和损害。为此,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