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胆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酮菌株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龙胆草(Conyza blinii H.Lév)为菊科白酒草属两年生草本植物,作为四川道地中药材,其药用开发受困于种质资源的不足。植物内生真菌作为生活在健康植物组织中的一类真菌,已经成为重要的微生物资源。从内生真菌角度研究金龙胆草,可以较好地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并筛选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内生真菌,为金龙胆草药用资源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以野生金龙胆草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分离得到21株内生真菌,其中从叶中分离得到12株,从茎中分离得到9株,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共分为10个属,其中优势属为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和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通过采用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共筛选到7株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分别编号为L1、L1-1、L4-1、L7、L9、L11、L12和L12-2,经对上述菌丝体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发现,L11的含量最高,可达到19.7 mg/g。选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这4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对产黄酮内生真菌及其发酵液进行抑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上述7株产黄酮菌株对4种供试菌均无抑菌能力,4种菌株的发酵液具有抑菌能力,分别为L1-1、L9、L11和L12-2,抑菌能力最强的为L9发酵液,对4种菌的抑制效果大小依次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对产黄酮内生真菌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和秀丽隐杆线虫体内抗氧化活性的探究,对比分析抗氧化活性的强弱,初步评价其抗氧化性能。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7株菌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L1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7.1%,L12-2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3.9%,L1-1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36.9%,因此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体内抗氧化结果表明,经过7株菌处理后的线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与对照相比明显增强,SOD活性最强的是L1-1,为32.89 U/mL,与对照相比提高了77.80%;CAT活性最强的是L12,为6.91 U/mL,与对照相比提高了78.58%;GSH-Px活性最强的是L12,为46.59个活力单位,与对照相比提高了85.83%。金龙胆草产黄酮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氧化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以促进金龙胆草内生真菌的有效利用,为从微生物资源角度开发利用金龙胆草药用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攀西干热河谷区是地球上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严苛的气候条件,导致攀西干热河谷极不适宜植被生长,分明的干湿季,造成土地荒漠、沙化现象严重,生态治理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是该区域生态治理的基础,土壤是植被恢复效果评价的重要因素。巨菌草(Pennisetum sp.)作为一种优质多用途草,被引种作为该区域植被恢复物种,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为
稻瘟病作为危害水稻生产和品质的三大病害之一,每年因为稻瘟病引起的水稻粮食产量减少达到了将近30%。目前,抗性品种的培育和化学农药的施用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手段。由于稻瘟病菌非常容易发生变异而形成新的生理小种,培育抗性水稻的周期又过长;而化学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危害严重,因此,寻找有效的、环保的稻瘟病防治手段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拮抗作用来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手段由
一个发育完整且良好的根系系统可以为地上部分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研究小麦根系对小麦的遗传改良至关重要。根系基因GNOM1是在水稻中正向调节籽粒大小和粒重的重要基因,而我们对其在小麦中的同源基因Ta GNOM1知之甚少。本研究对Ta GNOM1基因进行了基因结构分析、蛋白结构分析、进化分析、启动子区域分析以及表达模式分析。此外,本研究对大麦(Hordeum vulgare)、水稻(Oryza sati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开县罗汉麦3AL染色体臂含有一个天然隐性Ph基因ph-KL,能够诱导其与黑麦或易变山羊草杂种F1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但是ph-KL在六倍体背景下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能力还不清楚。本研究以含有6VS.6AL罗宾逊易位系Pm99915-1为外源供体,中国春(CS)ph1b为对照,以原位杂交(FISH和GISH)与分子标记为检测技术,评价ph-KL是否能诱导6VS和6AS配对重组。
近年来,图画书在少儿市场中的比重也不断提升。作为图画书典型代表的绘本在悄然之间进入很多家庭,甚至走进了校园,深受学生欢迎。绘本独特的教育价值也正在被学校和一线教师所了解,很多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都对绘本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实践。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受生理和心理的制约,绘本阅读能力还有待提升。特别是一些农村乡镇小学,亲子阅读普及程度不够,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的主阵地还是在学校,因此一线教师
大麦nud基因是控制大麦皮裸性状的关键基因。与大麦一样,栽培燕麦也根据籽粒性状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为探明燕麦nud同源基因与燕麦皮裸性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方式对燕麦中的nud同源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同时对燕麦属不同物种的nud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基于获得的序列对燕麦属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燕麦属物种中nud同源基因(nud-like)长度介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是全球种植最广泛的作物之一,更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全球的小麦遗传改良均面临着遗传资源丰富度的瓶颈问题。为提高普通小麦的产量、抗性和品质,大量的小麦外源物种被广泛挖掘和利用。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 ex Kuo,2n=2x=14,Ns Ns)作为我国特有物种,蕴
二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及其氧化态(NAD+)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的重要辅酶,参与生物氧化还原过程,并在细胞物质代谢以及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NADH是由烟酰胺、腺嘌呤和两个核糖环通过焦磷酸盐桥的连接所组成的,通常会以游离的折叠构象和与蛋白质相结合的展开构象两种形式,动态平衡地存在于水溶液中。在生物体内,一些金属离子对NADH所参与的酶促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人
藻类植物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农业利用和工业利用等经济价值。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去分析它们在分类、系统发育上的意义。Rubisco酶是叶绿体基质中的主要可溶性蛋白,它包含8个相同的大亚基和8个相同的小亚基,其催化位点主要位于大亚基上,而编码该大亚基的基因则是rbcL基因。本研究从NCBI数据库选用绿藻门、红藻门、硅藻门、裸藻门、褐藻门、隐藻门和甲藻门的rbcL基因建立系统进化
我国竹林资源极为丰富。由于竹类植物种间形态相似度高,开花结实周期长,且开花通常伴随着竹林的衰退和死亡,以花果形态结构为主要依据的被子植物传统分类法和DNA分子技术均无法完全解决竹类植物的分类问题。随着智慧林业的发展,新形式下的“数字竹类识别”是现代竹分类学发展的方向之一。通过多特征融合的竹叶图像处理技术探索竹亚科植物分类的新途径,降低人工识别的困难,对促进竹分类系统的科学统一,实现竹类植物机器化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