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空间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关注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儿童街道活动作为儿童户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当前对于街道环境的研究大多从成人视角出发,对儿童群体特殊性的关注不足,相关研究中考量的要素和规划设计策略未能对儿童活动的需求做出良好的回应。因此,对街道环境如何支持儿童活动的探讨是儿童友好城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城市社区是儿童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组团式社区的空间结构与儿童日常出行模式相匹配,客观上成为适宜研究儿童街道活动的基础空间领域。因此,本研究选取深圳市红荔社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调研分析社区典型街道上儿童街道活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社区街道环境特征探索儿童街道活动与街道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基于相关基础理论,认为儿童与街道之间的良好关系应为:街道环境能够在保证儿童安全的基础上,满足儿童自由活动的需要,并能进一步丰富儿童认知、促进儿童成长。本文在儿童对社区街道总体使用情况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社区5条典型街道,采用地图注记法采集、统计与呈现红荔社区儿童街道活动的空间分布情况。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梳理街道环境影响因子,建构与儿童街道活动特征的量化分析,明确社区街道环境因素对儿童街道活动的影响作用,进而归纳诱发儿童活动的社区街道环境特征。然后通过对儿童街道活动的行为观察,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儿童街道活动情景,对儿童街道活动与社区街道环境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和解析,最后提出可诱发儿童活动的社区街道环境模式及相应的街道环境营造策略。研究发现,社区街道中不受干扰、连续整体的空间为儿童活动提供了基本的场地支持,保证儿童安全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儿童多维度的活动需求;而街道中可触碰的多样元素刺激了儿童对环境的探索欲望,儿童化设计塑造的标志性空间吸引了儿童集聚,活动的延展与交融拓展了儿童可感知的社会范围,由此诱发了多种类型的儿童街道活动,使儿童在街道活动中丰富了其对环境、空间和社会的认知。在对儿童活动与街道环境内在关系的理解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可诱发儿童街道活动的社区街道环境模式,提出了支持儿童街道活动的社区街道环境营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