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来临,教育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和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随着大众化教育在我国已初步实现,如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面对这个态势,本文在借鉴德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才成长的一般过程(即从准人才--潜人才--显人才--领军人才)中几个阶段的特点,同时又对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进行了角色对照,认为一般高校不仅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主力军,而且还是应用型人才‘成长过程中从“潜人才”到“显人才”转变的主要推进器,剑向所指必然是以培育“一线工程师”、“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通过对110名包括我校以及同类院校培养的人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对我校60名校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和“中国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调研成果进行比对,用年龄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准备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到适应阶段(磨练期)再到成长阶段(发展期)和成才阶段(成熟期)过程中的特点,探讨了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类型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认为实践成才规律、勤奋成才规律和师承效应规律、聚焦成才‘规律及协调发展规律更接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长的规律。一般高校如何按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长规律来培养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归纳出影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长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人才目标定位不准确、也比较缺乏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大学生综合能力不高,“双师型”教师队伍亟待加强、教学内容需切合实际。通过分析其原因,主张一般高校不仅要按照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且要循序渐进,架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统筹兼顾,合理构建创新人才知识体系;适应社会,搭建新模式的实践载体;多管齐下,打造提升综合能力的平台;校企结合,创建一支应用型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