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以全球化为背景对一件艺术作品进行探讨,具有不同民族审美经验的人,只有在把一件作品当作一件单纯的“物”来看待时,看到的才是同样的东西。当人观看一件艺术作品时,与之相关的人的审美经验是无法摆脱“物因素”孤立地来审视的。关于一件作品依托于什么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说:水墨画通过笔墨存在;油画通过颜料存在;小说通过文字存在……但关于艺术作品本身的问题,则不仅仅是这些可以通过表象进行指认的物,艺术作品本身与其说是一种现象的呈现,不如说是一种对某个群体共同的生存经验的比喻。作为对某种生存经验展开的比喻,艺术作品中的美不再是艺术的唯一标准,观看者由对作品的观看导出的具有共通性的体验,是自己的生存体验中的真理性感受的显现。以艺术为媒介的对生存经验的感性呈现,是不被已有的认知框架完全限定的,这种具有对真理的感知性和表现性的经验,就是人的审美经验。在此背景下,民族审美经验是不同文明在文化上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前提。赵无极的艺术创作就是以全球为大背景的20世纪以来的中西民族审美经验交流与贯通的典型代表之一。从1935年进入杭州美专开始,赵无极的创作形式与作品风格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学习西方绘画基础并进行对现代主义绘画进行探索;暂时停止进行中国传统绘画创作,并从“具象时期”逐渐步入去具象化的“非具象时期”;将对东西方的生存体验融入艺术创作的抽象形式稳定期三个阶段。通过对赵无极的艺术创作在不同时期的风格归纳,来阐释不同的生存体验与不同的民族审美经验对他及他的接受者的影响。借这些现象来深入探讨在艺术表象背后的接受者不同的历史性。不同的背景造就了每一个当下中不同的审美体验。观看者是在场的观看者,每个观看者都是裹挟在其存在历史中的个体,审美经验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因这些在场的与不在场的尺度透过对艺术品的感性接受得以呈现。而通过赵无极作品中的中西方民族审美经验的融合来呈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非对立性,就审美经验问题而言,世界是各种民族的合集,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概念,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由艺术作品通达的不同接受者的民族审美经验也不具有全然的排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