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分时段针刺导气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排卵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针刺组(36例)和药物组(36例)。针刺组采用分时段针刺导气法,以子宫、中极、归来、三阴交穴位为主,在滤泡期、排卵期、黄体期三个时期分别采用温针灸、电针、温针灸,腹部穴位针刺时采用导气法,每周治疗3次,月经期根据月经量多少决定是否针刺。药物组采用克罗米芬加绒促性素(CC+h CG)治疗,CC:50毫克每天(mg/d)于自发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口服,连服5天;h CG:B超监测卵泡发育成熟时,一次性肌肉注射5000~10000 IU。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观察排卵情况、妊娠情况、基础体温(BBT)、女性激素水平、中医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1)两组综合疗效评价,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77.78%,药物组总有效率58.33%,两组综合疗效评价(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妊娠率比较,治疗后针刺组妊娠率44.44%,药物组妊娠率22.22%,两组妊娠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排卵率比较,治疗后针刺组排卵率66.67%,药物组排卵率61.11%,两组排卵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恢复BBT双相率比较,治疗后针刺组恢复双相总有效率88.89%,药物组恢复双相总有效率61.1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比较,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94.44%,药物组总有效率77.7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血清女性性激素的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睾酮(T)、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雌二醇(E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T、LH/FSH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E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7)安全性观察: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两组患者血、尿、便、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均无异常。但药物组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头晕等,可能与CC促排卵的同时引起雌激素波动和脂肪代谢失衡有关。结论:本研究表明分时段针刺导气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优于CC+h CG常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分时段针刺导气法的促排卵作用与CC+h CG相比无差异,但在提高临床妊娠率、恢复双相体温、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调整血清女性激素水平方面,疗效优于CC+h CG治疗。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