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对于农村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然而,我国目前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状况极不乐观。
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建国后一段时间内保障了中国农村绝大多数人口的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赞誉“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问题唯一的典范”。然而,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后,合作医疗迅速衰落。绝大多数农民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处于自费医疗的境地。重大疾病给农民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成为农村医疗改革的当务之急。政府一再要求各地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可是,从各个地区合作医疗试点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本身也时时受到不可持续性的困扰。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主要涉及到了三个主体:农民、农村医疗机构和政府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此本文从这三个主体入手进行分析得出三个结论:
1、单一形式的给付制度设计使得合作医疗天生就具有不可持续性的特点。2、医疗服务机构的收费制度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财务平衡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使得合作医疗具有脆弱性,从而也不具有持续性。3、政府事实上的长期不重视、政府的政策上的冲突、政府投入的不足也是合作医疗制度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三个结论分别从三个主体的角度说明了合作医疗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本文的创新点:
1、本文构建了客观疾病风险判断模型。在此模型中,本文引用虚拟效用变量的方法,将“农民是否参加合作医疗的决定”这个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的变量表面化。
2、本文构建了主观疾病风险判断模型。在此模型中,本文采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将农民作为博弈的主体,通过农民在“参加”和“不参加”合作医疗条件下的收益比较,指明在单一形式的给付制度设计下,绝大多数农民不参加合作医疗是他们理性的选择。
3、本文还引入经济模型,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分析了医疗机构的按项目收费的后付制为医生的诱导需求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从而将医疗机构的“诱导收益”转嫁给了农民和合作医疗,对合作医疗资金和财务产生重大的冲击。
本文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情况的紧密结合。在展开论证中,力求以翔实的数据和现实国情为基础,力求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理论探讨来解决农村实际问题。并且本文采用了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了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济博弈论、保险学、统计学、心理学、卫生医学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