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党现象是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政党政治的发展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政党是社会危机的产物,是现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政党萌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各政党此起彼伏,而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模式也历经了两次转变。从民初多党竞争型政党政治模式的兴衰到国民党一党专政模式的形成,再到新型政党协商模式的确立,政党政治走过了一段曲折、复杂的历程。多党竞争型政党政治模式与国民党一党专政模式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失败。尽管这两种模式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事实证明这两种模式并不符合当时的国情,不能很好地运转。中国的政党政治模式最终走向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模式,这一新型模式既是中国历史客观发展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政治精英对政党政治模式选择的结果。民国时期政党政治模式的演变有着鲜明的特征。总体而言,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模式演变趋势是从两极走向中和,民初多党竞争型政党政治模式和国民党一党专政模式都是政党政治在中国的尝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型政协模式则是由这两极走向中和。政党政治模式的演变历程极为曲折复杂,无论是在各政党政治模式自身的兴衰过程中还是在模式之间的演变过程中,党际、党内派系斗争复杂异常,并始终贯穿着民主对独裁的抗争。在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发展及其模式演变的过程中,外力渗透其中,外来因素的影响举足轻重。民国时期政党政治模式的演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现代化的变革与传统因素的保留构成二元并存的社会,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对立。政党本身的移植性与革命性也是重要原因,注定了近代中国政党生存发展的艰巨性,也决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政治模式的确立必定要经历一段艰辛而不懈的探索时期。同时,多元政治力量之间以及多元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对政党政治模式的演变也具有重大影响。这一时期政党政治的发展及其模式演变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加速了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政治格局的解构,推动政治结构向“政党政治”转变并最终走向“党治国家”。政党政治模式的演变符合中国社会革命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