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当代名老中医治疗脾胃虚类证的辨证思路及方药配伍规律,以期为脾胃虚类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丛书为资料来源,收集这套丛书所记载的以脾胃虚类证候为主要证候的医案,按纳入标准筛选出脾胃虚类证候为主要证候的病案共206份,然后对其中出现的病、症、证、证素、方、药进行标准化和结构化的处理,并用ACCESS建立本体库,接着采用Excel 2013数据透视表进行“频数统计”,然后采用SQL Server 2012MAddin数据挖掘程序进行“关联分析”,最后采用spss21.0进行“决策树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筛选出的具体病案的症状、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证候、证素、方药进行分析,探讨脾胃虚类证型的辨证规律、方药配伍规律以及各类证型的用药特点。结果:(1)项集频数统计:(1)症状:倦怠乏力,纳呆恶食、脘腹痛、经常便溏、神疲、形体消瘦、脘痞胀、面色萎黄、头晕、隐痛、长期食少;(2)舌脉:舌象:舌苔薄白、舌淡、舌苔腻、舌苔白;脉象:脉细、脉弦、脉沉、脉滑;(3)证素频数统计结果:病位:脾、胃、肝、肾、胞宫、心、少腹、大肠、肺;病性:气虚、气滞、湿、血瘀、血虚、阳虚、痰、阴虚;(4)药物频数统计结果是白术、茯苓、党参、黄芪、芍药、陈皮、当归、半夏、神曲、山药、柴胡、砂仁、枳壳、生姜、厚朴、太子参。(2)关联分析结果:(1)症状的关联分析提炼出核心症状为胃脘痛、倦怠乏力、长期食少、形体消瘦、纳呆恶食;(2)药物的关联分析提炼出核心药组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消痰的药对陈皮和半夏,健脾的药对茯苓和白术,健脾消食的药对神曲和白术;(3)药物和症状的关联提炼出经常便溏和倦怠乏力与茯苓强关联、胸闷和黄芪强关联强关联,腹痛与芍药和甘草药对强关联,经常便溏和倦怠乏力与茯苓强关联。(4)证素关联分析提炼出血瘀、湿、气虚与气滞的关联规律,湿、气滞和阳虚与气虚的关联规律。(3)决策树辨证模型结果:辨证模型中脾胃气虚证预测值为83.8%和湿困脾胃证预测值71.4%,建立的模型准确。(4)辨证用药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辨证后的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脾胃气虚证核心药组3个,脾胃不和证核心药组3个,湿困脾胃核心药组3个,脾胃阴虚证核心药组4个,脾胃阳虚核心药组3个。通过分析发现五类证候对应用药拥有皆有补气药,其余为补血、理气、疏肝、消食、养阴使用较多。并发现了新的药对如山药+知母等。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论: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当代名老中医治疗脾胃虚类证的医案进行了系统、客观地分析,挖掘结果能够为脾胃虚类证的辨证、处方、用药规律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为中医临床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使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精华和临床经验得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