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在理论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居民消费疲软的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放绶,在屡次降息未能收到预期效果之后,政府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近期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放缓,我国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授资也受到较大影响;从国内经济形式看,我国消费长期偏低,消费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消费,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最终需求,最具有可持续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如果没有消费作基础,是不可能持久的。
论文首先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研究背景和意义。之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一般来说,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包括两类:替代和互补效应。如果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正相关关系,则称二者具有互补效应;如果政府支出带来居民消费的减少,则称二者具有替代效应;而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也可以同时存在。
文章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支出会刺激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认为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某种竞争性、对抗性的关系,因而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从政府支出总额、支出结构以及地区差异等角度来分析我国政府支出现状;从消费水平、消费率以及城乡差异等方面来分析我国消费的现状。同时指出我国存在政府支出结构不合理、居民消费长期偏低且消费率持续下降、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较大等问题。
之后,本文运用我国大陆31个省市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为了更全面、更有效的考察不同类型、不同地区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本文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四类,并引入城乡人口结构变量(以城市人口/农村人口的比值表示)和东中西部地区虚拟变量。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文教支出系数为正且在各支出系数中值最大、行政管理支出系数为负、社会保障支出系数为正、经济建设支出系数为正,但不显著、人口结构变量与地区虚拟变量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这表明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居民消费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社会文教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会促进居民消费,且社会文教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最大;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我国确实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体制、优化政府支出、缩小城乡差距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大社会文教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重、合理控制行政管理支出、优化经济建设支出结构,以及扩大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财政投入等.这对于我国政府调整政府支出,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