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疾病总览及辨疑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jimmyre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黄帝内经》(不含“运气七篇”与《素问》两“遗篇”)中已命名的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传统的校勘学、训诂学方法为主要借鉴,探讨《内经》疾病之名义,以期能对《内经》所载疾病有一总体把握,使其中有疑义者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在对具体疾病名义的考辨中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方法。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黄帝内经》所载疾病总览”,借鉴常用的病证分类法,兼顾《内经》所论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查找出的524个疾病名称分为33大类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对《内经》所载疾病的总体把握。第二部分是“《黄帝内经》疾病名义辨疑”,选择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密切相关的具有疑义的50多个病名分为22组进行考辨,深化对相关疾病的认识。第三部分是“《黄帝内经》疾病名义研究相关问题讨论”,结合具体实例,对《内经》疾病名义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初步探讨。疾病名义辨疑的主要结论有:1.寒热、淋露寒热、寒热淋露皆因主症而得名。其中,寒热可涵盖多种以寒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淋露寒热、寒热淋露则可涵盖多种以寒热、身体赢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经中的疠或疠风不尽指今之麻风,而有与晋唐时期所谓恶脉(或作“赤脉”)、(?)病(或作“痈病”、“编病”)即今之淋巴管炎相类者。3.疟因“虐”而得名,而“虐”之本义为残杀,故疟当是古医家较早观察到的一类以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致患者死亡的疾病。经中疟、痎疟为疟病之总名,而风疟既可泛指疟病,又可特指汗出恶风之症较为显著的疟病。虽然经中准确记载有现代医学所谓疟疾的典型发作过程,但其所论之疟仍有可能包含有其他以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为主症的疾病在内,而与现代医学的疟疾不可完全等同。4.痹之得名与畀矢伤人有关,本指以下肢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后逐渐用来为肢体疼痛类疾病命名,甚至发展出疼痛、闭阻不通之义,故经中多数含有“痹”字的病名是指以肢体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痿之名源于“委”,“委”即委随软弱,故痿可泛指四肢无力运动之疾;痿易即痿弛,指痿病中肢体纵缓、难以为用者;痿厥即痿蹶,轻者行走不稳而易于跌仆,重者下肢痿弱难以行走,是以下肢功能失常难以正常运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痿病。6.咳是因声而命名的疾病,嗽与咳含义无别,故咳与咳嗽是一病之二名。后世或以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方为咳嗽,或云“有声之谓咳,连声之谓嗽”,强事分别,既不合于经旨,又于临床无补,不可从。7.《素问·腹中论》所论“鼓胀”当是“谷胀”之误。谷胀是因脾胃虚弱、谷食不化所致的以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切不可与以身苍黄、腹筋起、腹胀身肿为主症的鼓胀混为一谈。8.经中的狂病是指心神行为妄乱失常的疾病,主要包括今之癫与狂,也有部分属于今之痫病,“狂笑”、“惊狂”则是结合心神行为妄乱失常的具体表现而定的病名。9.痫或因“瞯”而得名,是以目上视为重要特征的疾病,可涵盖后世所说的痫病与惊风。10.黄疸本作“黄瘅”,因身黄、目黄、爪甲黄等发黄之症与内热的表现而得名。这一病名体现着本病内热外蒸的病机,本指后世所说的阳黄,而后渐包括阴黄在内。胃疸以善食易饥、倦怠乏力、身黄为主症而无目黄、小便黄,与后世所谓虚黄、懒黄极为相近,可涵盖部分钩虫病在内。11.关格是“内关”、“外格”或“关阴”、“格阳”的总称,本指脏腑阴阳表里俱盛的危候。明代以降,医家多遵张仲景之说,以小便不通、呕吐不止并见的危重病候为关格。12.瘕之名源于“叚”,取假借、依托之义,本指依附于腹中各脏腑而生的疾病。据此以解经中含有“瘕”字的病名,则可贯通无碍:石瘕为妇科疾患,指生于胞宫的质硬如石的肿物,疝瘕以少腹闷热而痛、小便白浊为主症,虫瘕指因体内寄生虫所致的以腹痛为主症的疾病,虙瘕以肠中有坚积而疼痛为主症,血瘕以肠中疼痛为主症,大瘕即大瘕泄,以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为主症,溏瘕泄即溏泄,以泻下物状如泥淖而得名,而水瘕痹则指因水液内停导致的腹中气机不通而疼痛的疾病。13.“(?)疝”、“(?)疝”、“颓疝”三者虽字形不同而含义无别,后世通作“(?)疝”,指男性前阴肿坠之疾。(?)疝患者前阴肿胀,重时则身体罢癃、羸弱,故可以“(?)癃”、“癃(?)”、“(?)癃疝”名之。经中所论(?)疝有属丝虫病所致鞘膜积液或阴囊象皮肿者,而每与(?)疝连言的女子少腹肿,亦有丝虫病所致的女性前阴部位象皮肿的嫌疑。肠(?)指因小肠坠入阴囊所致的以阴囊内“肿物”出入上下、时隐时现为主症的疾病,因其是肠管下坠所致的(?)病,故名肠(?)。14.洞泄之“洞”字为“疾速”之义,其主症为食物下咽后未及消化而旋即泻出。15.癃即今之淋证,以小便频数不利、小腹拘急、痛引脐中为主症,而闭癃当指淋证中病情危重已至小便闭而不通者。后汉之时,因避刘隆御讳,以“淋”代“癃”,故有“淋”、“闭淋”、“淋閟”、“淋秘”之名。今日中医内科学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脐中为特征”的疾病名淋证,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证”的疾病为癃闭,实是沿袭了自明清以来医家因不明“淋”、“癃”字关系产生的错误。16.蛊是以“少腹寃宛热而痛,出白”为主症的疾病,因其颇似蛊虫噬咬、精气消蚀所致,故古医家以“蛊”名之。这是古医家在审证求因基础上,以病因命名的疾病,不当附会为任何一种具体的体内寄生虫病。17.瘘取义于“娄”,因瘰疬溃后多孔而得名。瘘本指已溃之瘰疬,而未溃之瘰疬亦可因之而名“瘘”。因瘘之为病,与鼠啮之状相似,故得“鼠瘘”之名。若结合寒热毒气留聚筋脉致瘘的机理,则又可名为“筋瘘”。18.痔之名非源于峙突,《释名》虫食致痔之说当是保留了古医家对痔病的早期认识。痔之名义极有可能源于蚩虫之“蚩”,古医家或是据此生于后阴之处的疮疡有出血之症,联想到虫食之因,进而据“蚩”有“虫”义而立痔之名。19.《内经》中的“乳子中风”即《金匮要略》之“产后中风”,属产后发热范畴。20.《内经》中的“目浸”即《脉书》所谓“脉浸”,亦即《释名》所论之“浸”,与后世所谓胬肉攀睛属同类疾患,而非“泪出不收”、“眼泪浸淫”。21.鼻渊因涕下不止如水泉而得名,在唐代曾因避讳而有“鼻淟”、“鼻洞”之异名,“传为衄蠛、瞑目”是说鼻渊可导致鼻流污血、视力下降乃至失明的疾病。而鼻洞因“涕出不收”而得名,其“洞”字取义于疾流。22.“鼽衄”在《足臂十一脉灸经》中作“(?)”,本指鼻塞不通、涕下不收并见的疾病。23.“喉吤”本作“喉介”,是因咽喉部位有介碍梗阻表现的疾病,根据其具体情况,或可归于后世所谓梅核气、喉痹、噎膈诸病范畴。24.痂疥是以皮肤粗疏瘙痒、易起鳞屑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即后世所谓干疥。肬即“疣”,指生于皮肤的小赘肉,而“小者如指痂疥”的肬,具有皮肤粗疏、易起鳞屑的特征,当即后世所谓枯筋箭。通过考辨《内经》疾病名义的具体实践,本文得出如下认识:1.在《内经》疾病名义研究的基本方法上,我们可以综合运用结合异文、因声求义、重视经中固有的训诂材料、借助文化学知识、充分利用出土古文献、参考医理等手段对疾病名义加以解读,而运用的方法越综合则我们的结论越可信。2.《内经》疾病名义研究中应当遵循普遍性与共时性两大基本原则,只有合乎这两大原则的研究所取得结果才更可信。虽然《内经》疾病名称众多,而有疑义者亦非少数,但我们相信随着众多学者的不断努力,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内经》疾病名义得到合理解释,而以《内经》为基础的中医疾病学理论也一定会得到进一步丰富。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每个地区都开始建立方地产项目,房地产项目的施工内容比较复杂、工期有比较长,所以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有效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
【摘要】学校、企业、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多方面的共赢.其合作呈现出了一定的社会网络特征。文章从社会网络角度,通过
易拉罐——包装容器之王上世纪30年代,易拉罐在美国成功研发并生产。这种由马口铁材料制成的三片罐——由罐身、顶盖和底罐三片马口铁材 Cans - the king of packaging cont
我校高中存在就餐难的问题,致使学校、学生、餐厅、家长等相关人员都对就餐的整体运作不满。且目前我校虽然也实现了很多软件系统,但各种软件系统使用率并不高,为充分利用我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领域不断互相渗透融合、交叉影响。逐渐跨界被人们所认识了解,涌现了许多歌唱家开始尝试跨界演唱,通过实践也取得了成功。
文章对20世纪上半叶康区师范教育发展的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对康区师范教育发展概况作了详尽的梳理。不难发现,康区师范教育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但其问闪光之处可
语文教师优先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问题。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重复性特点,这也决定了语文教材绝非编什么就教什么。选择正确、合宜、精准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有
美国独立管制委员会拥有准立法权、行政权、准司法权,把持着美国经济命脉。这种制度设计确保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高了管制效率,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了私人
629公斤!这是中国在迪拜沙漠环境下开展的水稻试种最新实测产量。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罗利军等7人组成的专家小组,对在阿联酋迪拜沙漠
文章介绍了企业价值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国内外企业价值创新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当前有关价值创新的大部分的论述还仅限于管理学范畴,因此有必要从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