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从生命美学的角度解读女娲神话,以探索女娲神话中所包含的生命美学意蕴。既然把生命美学作为工具来解读女娲神话,在进行具体的解读之前,先就什么是女娲神话以及它出现的原因进行介绍,便成了首要的任务。而这个正是论文第一章要解决的问题。女娲神话,主要的有三种:一种是女娲造人的神话,一种是女娲和伏羲的神话,一种是女娲补天的神话。文章在讲述每种神话故事之后,还论述了关于这类神话的意义,并在最后的小结部分给予了详细的说明。了解女娲神话是什么之后,论文继续分析女娲神话出现的原因有三,一为环境的恶劣,二为原始人把女娲当成了生存的希望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惊奇,三为意识共同体的产物。本文第二章分析生命美学的理论渊源和理论特征。生命美学作为20世界8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美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一个是西方人本丰义现代哲学思潮,一个是生命价值哲学美学,还有一个是中国的生命哲学。而生命美学也因具有其独特性而在美学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生命美学以生命作为其逻辑起点,它把审美活动定义为一种生命活动,它追求主体的自由性等等都使生命美学不同于实践美学。生命美学的理论特征包含五个方面:1、关注生命;2、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3、关于形式和生命的关系;4、美在秩序;5、超越有限,超越生命。论文的第三章就女娲神话所蕴涵的生命美学意蕴进行分析。女娲作为一个生殖神,饱含着生命的力量,创造的精髓。她化生万物,“一日七十化”,展示着生命的连绵不断;蛇形象的“动”所表现出来的轻灵和灵敏,以及包含在其中的再生的能力,展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而在葫芦意象中,阴阳结合而化万物,以及多子的特征,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先民们对女娲由衷的祭祀中体现的生命美学意蕴:无论是祭祀的形式还是先民们在祭祀中体现的那种虔诚、真诚的心,在形式和心灵的完美结合中描绘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生命的美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一定暗含着某种秩序在里面,女娲作为秩序的制定者,自然带着浓郁的和谐美。生命的意义在于超越生死,超越有限的生命。先民们也在探索着超越生命的方式,最后他们找到了土葬。女娲作为大地母亲的象征,也暗示着人类从土里来,这样,死后再回到土里,从而达到死而复生的轮回的目的。在这里,生(回归)同时也是死(再生),生命是一个圆。而圆以及一切圆形的物体,作为一种意志,已不单纯地为一种符号,它还是母性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