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神话的生命美学意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从生命美学的角度解读女娲神话,以探索女娲神话中所包含的生命美学意蕴。既然把生命美学作为工具来解读女娲神话,在进行具体的解读之前,先就什么是女娲神话以及它出现的原因进行介绍,便成了首要的任务。而这个正是论文第一章要解决的问题。女娲神话,主要的有三种:一种是女娲造人的神话,一种是女娲和伏羲的神话,一种是女娲补天的神话。文章在讲述每种神话故事之后,还论述了关于这类神话的意义,并在最后的小结部分给予了详细的说明。了解女娲神话是什么之后,论文继续分析女娲神话出现的原因有三,一为环境的恶劣,二为原始人把女娲当成了生存的希望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惊奇,三为意识共同体的产物。本文第二章分析生命美学的理论渊源和理论特征。生命美学作为20世界8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美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一个是西方人本丰义现代哲学思潮,一个是生命价值哲学美学,还有一个是中国的生命哲学。而生命美学也因具有其独特性而在美学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生命美学以生命作为其逻辑起点,它把审美活动定义为一种生命活动,它追求主体的自由性等等都使生命美学不同于实践美学。生命美学的理论特征包含五个方面:1、关注生命;2、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3、关于形式和生命的关系;4、美在秩序;5、超越有限,超越生命。论文的第三章就女娲神话所蕴涵的生命美学意蕴进行分析。女娲作为一个生殖神,饱含着生命的力量,创造的精髓。她化生万物,“一日七十化”,展示着生命的连绵不断;蛇形象的“动”所表现出来的轻灵和灵敏,以及包含在其中的再生的能力,展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而在葫芦意象中,阴阳结合而化万物,以及多子的特征,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先民们对女娲由衷的祭祀中体现的生命美学意蕴:无论是祭祀的形式还是先民们在祭祀中体现的那种虔诚、真诚的心,在形式和心灵的完美结合中描绘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生命的美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一定暗含着某种秩序在里面,女娲作为秩序的制定者,自然带着浓郁的和谐美。生命的意义在于超越生死,超越有限的生命。先民们也在探索着超越生命的方式,最后他们找到了土葬。女娲作为大地母亲的象征,也暗示着人类从土里来,这样,死后再回到土里,从而达到死而复生的轮回的目的。在这里,生(回归)同时也是死(再生),生命是一个圆。而圆以及一切圆形的物体,作为一种意志,已不单纯地为一种符号,它还是母性的一种体现。
其他文献
建安年间屯田制度建立之始,就带有浓重的军事组织色彩。青龙之后,屯田规模日益扩大,衍生出一支较强战力的屯田军。河内司马氏在关中和淮河南北的屯田事业中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粗柄羊肚菌生长的生态条件及适宜的菌种分离方法。[方法]将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组织分离方法相结合,以污染率和菌丝长势为指标,比较不同分离方法的优劣。[结
随着藏传佛教及其佛经的传播,印藏民间故事传入蒙古高原对蒙古民间故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卷书》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在《苏布喜地》和《育民甘露》的蒙译注疏以及
我国进入财税分权体制改革以来,各地经济突飞猛进,地方政府成为具有较大主动性的利益主体,其作为区域利益代表的身份日益显性化,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复杂化。进一步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建立一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成为现代
大批量定制是21世纪的主流生产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新兴的生产方式并从中获益。目前设计界对大批量定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领域,在工业设计领域的理论
制造业内部的仓储与物料管理是连接生产、供应、销售的主渠道,不仅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编制生产物料需求计划,而且及时提供进料、库存情况、控制超期存储料和呆废料,还参与产
人格的符号要素具有识别功能。商品化权的出现,旨在保护人格符号要素的商业价值。保护人格的符号价值和财产属性,必须突破传统人格权利的初始配置,解决人格利益变化后的权利
一直以来,由于托运人制度的衍生性,使得国际货物贸易FOB条件下卖方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时常面临诉权、物货控制权的丧失以及无法收汇等风险。对卖方风险的法律调控,其出路在于
阐述了水华暴发的概念及危害。主要从物理学角度、化学角度、生物学角度以及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水华暴发的机理。最后对水华暴发的研究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