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中医痰瘀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高脂饲料喂养家兔模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在造模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中医“痰”、“瘀”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
方法:新西兰家兔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4、8周后,自耳中央动脉取血分别加入促凝血管,肝素抗凝试管,3.8%枸橼酸钠抗凝试管进行指标检测。分别用酶法测定血脂,旋转法测定血液粘度,微孔滤过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磁珠法测定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件分析。
结果:
1.与普通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家兔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2周内迅速增高(p<0.01),4、8周时维持在与2周相近的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2周开始增高,在8周增高更加明显(p<0.01);甘油三脂(TG)增高比较缓慢,在8周时明显增多(p<0.01)。血浆黏度在高脂饮食2、4、8周时显著升高(p<0.05,p<0.01);高、中、低切变率下红细胞变形指数在2、4、8周时均显著降低(p<0.01);
2.TT在2周时降低(p<0.05),4、8周时降低更加明显(p<0.01);APTT在4周时显著降低(p<0.05);
3.相关性分析显示:TC和LDL-C与血浆黏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性及TT呈负相关。TG与血浆黏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性呈负相关。HDL-C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性及TT呈负相关。
结论:在高脂家兔造模过程中,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有相关性变化;这些可能反映了中医“痰浊证”与“血瘀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部分 痰浊血瘀证复合脑缺血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基础研究
目的:建立血瘀证大鼠模型舌象表现评价方法,验证舌象灰度值及舌血氧饱和度等舌象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科学性。建立痰浊血瘀证复合脑缺血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血瘀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
方法:
1.运用双侧颈外动脉结扎的方法,部分阻断舌部供血,造成舌部血液循环障碍,使舌质呈现肉眼可见的颜色紫暗,动态地采集大鼠舌象、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验证舌象评价方法。
2.建立高脂饲料喂养致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空气干燥法致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模型,以及高脂血症复合颈总动脉损伤大鼠模型,于颈总动脉损伤7天、14天、28天,用数码相机拍摄大鼠舌象,然后用Image J软件分析舌象灰度值,组织血氧饱和度仪分析大鼠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酶法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水平,HE染色法观察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提取大鼠脑微血管,用生化法测定脑微循环,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
结果:
1.双侧颈外动脉结扎后,舌质灰度值显著升高和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
2.在颈动脉损伤14天、28天,单纯颈动脉损伤组出现舌暗,在复合组也出现舌暗现象,与对照组比较,舌象灰度值呈显著升高,舌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也呈显著性降低。提示在单纯颈动脉损伤组和复合组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
3.颈动脉损伤7天、14天、28天后,可见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单纯颈动脉损伤组及高脂复合颈动脉损伤组随喂养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颈总动脉内膜增厚,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
4.颈动脉损伤7天后,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和复合模型组血脂水平即显著升高;颈动脉损伤14天后,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和复合模型组血脂水平与普通饲料喂养组相比,保持升高状态,单纯颈动脉损伤组血脂水平也显著升高。颈动脉损伤28天后,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和复合模型组血脂仍有指标保持升高状态。单纯颈动脉损伤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5.在颈动脉损伤14天、28天,单纯高脂组和复合模型组脑部微血管SO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MDA在复合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28天时呈显著升高。提示复合组在造模28天时,脑部微血管氧化应激显著增强。
6.在颈动脉损伤14天,28天时,复合模型组脑组织SO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同时,在颈动脉损伤14天,28天时,复合模型组脑实质TNF-α、IL-1β显著升高,而其他各组均无显著变化。
结论:舌象灰度值和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作为检测舌象的方法是客观、定量和可统计的。建立了高脂血症复合颈总动脉损伤大鼠模型,该模型在颈动脉损伤14天时,舌象,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脑部微循环出现较稳定的血瘀证表现,脑实质出现氧化应激及炎性改变。高脂血症复合颈总动脉损伤大鼠模型可以作为中医“痰浊血瘀证复合脑缺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第三部分 痰浊血瘀证复合脑缺血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药物实验研究
目的:以药测证,用活血祛瘀中药姜黄素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高脂血症复合颈动脉损伤大鼠模型进行干预,观察药物对该痰浊血瘀复合脑缺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表征和生物学指标的效应,验证本实验采用的血瘀证病证结合造模方法,为确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依据。
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组,姜黄素小(100mg/kg)、中(200mg/kg)、大(400mg/kg)剂量组。对照组每日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每日每只给予高脂饲料,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喂饲28天。
2.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高脂血症复合颈总动脉损伤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组,姜黄素小(100mg/kg)、中(200mg/kg)、大(400mg/kg)剂量组。对照组每日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每日每只给予高脂饲料,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喂饲28天。在喂饲14天时,除对照组外,各组用空气干燥法损伤颈总动脉。灌胃给药28天后,两部分实验各组动物分别用数码相机拍摄大鼠舌象,然后用Image J 软件分析舌象灰度值,用组织血氧饱和度仪分析大鼠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用酶法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水平,用HE染色法观察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提取大鼠脑微血管,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脑微循环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因子-1、血管间黏附因子-1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下丘脑神经肽Y含量,用生化法检测脑组织SOD活性,TNF-α、IL-β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Leptin、TNF-α、IL-β含量。实验结果采用Mean±SE表示,分别使用适合的统计学方法分析。
结果:
1.姜黄素可显著降低复合模型大鼠舌质灰度值,提高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
2.姜黄素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及复合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血浆黏度,显著延长APTT,TT,降低FIB含量。
3.姜黄素能显著降低复合模型大鼠颈动脉内膜/(内膜+中膜)值,降低颈动脉内膜增厚程度。
4.姜黄素可以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及复合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因子-1、血管间黏附因子-1表达。
5.姜黄素可以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及复合模型大鼠下丘脑NPY含量,血清Leptin水平。
6.姜黄素可以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及复合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
7.姜黄素可以升高复合模型大鼠脑组织SOD含量,降低复合模型模型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
结论:活血祛瘀中药姜黄素可以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复合颈总动脉损伤大鼠模型的舌质表征,降血脂,改善血瘀状况,降低颈动脉内膜增厚,增高脑组织抗氧化酶能力,减低脑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用药物反证了该复合模型可作为痰浊血瘀证复合脑缺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