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内蒙古东部牙克石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本地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分析本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后危险因素变化情况,探讨人群对医务人员目前采取的干预措施的依从性,指导临床医生及社区医务人员制定合理的健康干预措施以及随访指导的方式。 方法:本课题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协同工作平台数据库内审核通过的2013年度牙克石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将研究对象分为脑卒中组、TIA组(脑卒中及TIA组)和n≥3组,收集各组人群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心电图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收集经过2年干预随访的研究对象以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1、通过整群抽样所收集的人数为3480例,其中脑卒中高危人群为600例,牙克石地区脑卒中患病率为4.42%,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7.24%。2、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了牙克石地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运动习惯、咸淡饮食、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这五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卒中及TIA组与n≥3组在居住状况、职业、年均收入、城乡户籍、脑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运动习惯、饮食习惯、BMI、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颈动脉内膜方面的情况均有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为期2年的干预后,脑卒中及TIA组及n≥3组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数值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数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和BMI方面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1.克石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脑卒中的发病率等均高于中国其他地区。 2.牙克石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缺乏运动、高盐饮食以及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不达标。 3.脑卒中及TIA组和n≥3组危险因素的比较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家庭成员的陪伴,脑力劳动、城镇居民、平素的运动锻炼、清淡饮食和蔬菜水果的摄入、以及体重的管理等因素都可适当避免患脑血管病的可能。 4.经过2年的随访干预后发现,在干预前后脑卒中高危人群在生活习惯方面如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习惯、以及烟酒的控制、体重的控制均未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在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方面有较大的改善,说明牙克石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在生活习惯方面对医务人员的干预依从性并不高;但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的调控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说明对疾病的重视程度较高。 5.目前采取的电话随访及面对面随访的干预方式对于改善生活习惯的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方法。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干预效果较好,n≥3组对于血糖的重视程度不够,提示医务人员重视此人群的血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