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产业内贸易开始在世界各国间迅速开展,并逐步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各国间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正重构世界的经贸格局。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更是空前繁荣,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经贸往来也日益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对于我国成为21世纪的经济强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的相关数据,测算1996-2009年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农产品的G-L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结果显示,中澳农产品简单平均的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在0.2左右,而加权平均值则在0.1左右,总体水平较低,说明中澳农产品双边贸易互补性强,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从贸易结构看,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表明我国主要向澳大利亚出口技术含量和价格相对较低的农产品,而从澳方进口技术含量和价格相对较高的农产品。中国与澳大利亚间在各章农产品上的竞争力互有优势,但总体上我国处于相对劣势地位。通过建立经济学计量模型,针对两国实际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差异、人均收入差异以及对外开放度四个解释变量,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所设定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并对所回归结果根据情况作出相应修正的实证分析表明,规模经济对双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贡献较大,呈现正相关,而收入差距对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负影响,但贸易对外开放度与产业内贸易也呈负相关,与理论预测方向不符,这一现象和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特殊性有关,由于中澳间农产品贸易保护壁垒的存在,贸易对外开放度并不能真实反映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实际情况。针对中澳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与特点,宏观层面上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切实起到引导作用,建立针对农业各环节的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微观层面上应倡导企业重视农产品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发展新兴特色农业,重视和强化农产品差异化,适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提高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促进我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延伸。